新闻中心

  继西井科技后,国内又一家知名商用智能驾驶公司——希迪智驾(湖南)股份有限公司,走向二级市场。

  不过,与西井科技闯关A股不同,希迪智驾选择了港股市场作为IPO落脚点。

  11月7日,希迪智驾正式披露招股书。其显示,公司前身为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矿车、货车等无人驾驶商用车研发,销售以及配套V2X(车联网)解决方案业务。

  公司联合创始人为李泽湘和马潍。公司官方资料称,李泽湘为大疆创始人汪滔的研究生导师,且是大疆初创时期的关键“孵化人”之一。包括汪滔的入学,成立大疆公司和大疆最初的引援,均有李泽湘背后的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包括大疆和希迪智驾均有红杉中国投资的身影。据招股书披露,公司于2018年3月完成首轮融资,包括红杉中国、光大控股资本、联想控股、百度等知名PE/VC成为其早期投资者。

  “绿色矿山”托起新行业
  资料显示,希迪智驾成立于2017年,主营商用车自动驾驶行业,主要业务为博阿凯自动驾驶重卡技术、无人纯电矿卡、无人驾驶园区物流车以及其配套的V2X智能驾驶综合解决方案等。

  公司在成立初期锁定重卡和高速公路场景的V2X和车路云项目,直至2021年瞄准矿卡和无人化矿山解决方案进行展业。2023年5月,公司开始交付首批70吨载重纯电矿卡,并启动了首个园区无人物流商业化运营。

  截至2024年5月,公司拥有56辆自动驾驶矿卡和500辆有人驾驶矿卡混编运行常态化无安全员生产运营,并自称为“全球最大混编作业采矿车车队”。

  在技术方面,根据招股书披露,希迪智驾于2022年获得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认证,自动驾驶矿卡已将采矿效率大幅提升至人工驾驶矿卡作业效率的104%。公司称,其为中国首家亦是唯一一家达到此效率的自动驾驶公司。

  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共交付123辆自动驾驶矿卡。而在解决方案业务方面,公司自2023年开始量产TAPS及车载智能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6月底分别向客户交付80套及5351套。

  不过,从财务数据来看,截至目前公司尚未盈利。

  2021—2023年,希迪智驾实现收入分别为7738.5万元、3105.6万元、1.33亿元人民币,同期分别亏损1.8亿元、2.63亿元、2.55亿元人民币。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并产生了1.23亿元的亏损。

  无人驾驶矿车、包括新能源矿车的行业机遇,始于近年国家对绿色矿山的倡导。按测算,一辆重卡的污染排放相当于300辆燃油轿车,而宽体矿卡排放更是重卡的4倍,其相当于1200辆轿车。实现矿车的新能源化和绿电化,即为“绿色矿山”的理念。

  2017年3月,包括原国土资源部、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要求、推进方式等内容。此后,相关部门又再次联合出 台了评审细则与支持细则。

  随之而来的是,绿色矿山建设在近年快速推进。根据自然资源部2024年4月数据,截至目前,共有国家级绿色矿山1000余家,省级以下绿色矿山3000余家。

  值得注意的是,希迪智驾申请IPO同时,新能源矿卡企业博雷顿科技也在11月8日宣布递表港交所。而新能源商用车解决方案企业特百佳动力则正在接受海通证券的IPO辅导。

  曾用C+轮融资迎合港股“18C”条件
  随着希迪智驾正式递交招股书,其也成为了第四家借道港交所修正后的“18C章程”启动招股的“特专科技”公司。在此之前,利用“18C章程”上市的企业智驾解决方案企业为黑芝麻智能(02533.HK)。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希迪智驾疑似存在为满足港交所“18C章程”中对上市估值要求,而利用C+轮融资提升估值的情形。

  港交所于2022年10月首次发布《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简称“18C”)咨询文件,并于2023年正式下发相关机制。其允许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及新食品及农业技术在内的五大行业但未完全商业化企业,在满足一定估值条件的情况下于港交所进行IPO或对上市公司SPAC借壳。

  当前最新的凭借“18C章程”IPO的两大条件为:实现一定商业化(即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报告期收入大于等于2.5亿港元)和未商业化企业,其IPO条件分别为预期上市市值达到40亿港元和80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18C”条件经过两次修改。最初设定的上市市值条件分别为“商业化企业最低80亿港元”和“未商业化企业150亿港元”。2023年3月,港交所为迎接更多科技企业,首次宣布下调了“18C”下企业上市的预期市值条件,其中商业化企业预期市值条件从80亿港元下调至60亿港元,未商业化企业从150亿港元下调至100亿港元。

  彼时,希迪智驾2021年—2022年营业收入仅为7738万元和3105.6万元,不满足“18C”对商业化企业的收入下限。同时,公司2022年6月完成的C轮融资,虽使得其投后估值达到人民币80亿元,但也达不到“未商业化企业100亿港元”的上市条件。

  这时,公司在2024年初的一笔C+轮融资,在提升估值并锁定IPO申请条件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招股书显示,2024年1月,希迪智驾完成C+轮融资,参与者仅为策源广益数字基金一家,融资金额仅为2400万元人民币,但每股单价却从C轮融资时的216.05元/股提升至235.11元/股。

  从金额来看,该笔C+轮融资远低于此前A1、A2、A3、B、B+和C轮融资中的任意一轮。但随着C+轮融资价格的锁定,其撬动公司估值从80亿人民币提升至90亿人民币,其按彼时汇价则接近100亿港元,满足了“未商业化企业100亿港元”的IPO条件。

  但与估值提升相悖的是,2023年至2024年年初,智能驾驶行业却普遍出现寒潮,“一二级倒挂”、IPO破发现象频频出现。

  如2023年12月上市的知行汽车科技(01274.HK),其IPO发行价为29.65港元/股;而当日收盘价即录得25.85港元/股。此后上市的嘀嗒出行(02550.HK)、如祺出行(09680.HK)均出现大幅破发,至今股价仍远低于IPO发行价。

  今年9月,港交所再次下调了“18C”上市预期市值条件至“未商业化企业80亿港元”和“商业化企业40亿港元”。而计划凭借该章程上市的希迪智驾,能达到多少市值,仍要看市场投资者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