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最新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碳市场的发展为投资者带来了多样化的机会,包括参与低碳和可再生能源项目、能效改善项目、清洁技术和解决方案等,投资者不仅可以获得经济回报,还能支持经济的低碳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

  由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主持编写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报告(2023~2024)》(下称《报告》)26日发布。参与编写的专家介绍,《报告》重点关注了全国碳市场第二履约期动态和发展趋势,提出的多项促进碳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建议,可以为推动中国碳市场的成熟发展、稳步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参考。

  在碳市场的发展中,资金流向和投资机会是其中一个关键方面。《报告》称,碳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会,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低碳和可再生能源项目,以及其他低碳技术和解决方案。

  专家分析说,一方面,投资者可以通过参与低碳和可再生能源项目获得回报。这些项目涵盖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项目股权、债券或其他金融衍生品参与这些项目,从中获取可再生能源行业的经济回报。

  另一方面,碳市场还提供了投资能效改善项目的机会。这些项目旨在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浪费,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能源管理系统和有效的能源使用方法来提高能源效率。投资者可以通过参与能效改善项目来实现经济回报,同时也能够降低碳排放并节省能源成本。

  《报告》认为,投资清洁技术和解决方案也是碳市场的重要机会。这些技术和解决方案旨在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例如,电动车辆、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和能源储存技术等创新的清洁技术。投资者可以通过参与相关公司的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或绿色债券等方式,获得清洁技术市场的潜在经济回报。

  上述专家表示,碳交易和碳市场基金也是碳市场中的投资机会之一。碳交易是指通过购买和销售碳排放配额来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行为。碳市场基金则是专门投资于碳市场相关资产的基金。投资者可以通过参与碳交易和投资碳市场基金,从碳减排活动中获得经济回报。

  此外,碳市场还创造了多种碳金融产品和工具,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选择合适的产品和工具。这些碳金融产品和工具包括碳配额、碳信用和碳期货等,通过与碳排放相关的金融交易实现经济回报。

  经过3年的发展,全国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制度体系日趋完善,数据质量全面改善,以碳市场为核心的中国碳定价机制正在形成。

  生态环境部今年7月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显示,全国碳市场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碳排放配额成交量2.63亿吨,成交额172.58亿元。

  生态环境部本月还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明确建材(水泥)、钢铁、有色金属(电解铝)行业基础条件成熟,可从2024年度起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届时全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将达到约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