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专家预计,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在落实好前期出台措施的基础上,积极财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今年财政部加强和改进财政宏观调控,组合运用赤字、专项债券、财政补助、贴息、税收等多种政策工具。比如中央财政安排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着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以及支持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17.4万亿元,同比增长1.5%,低于全年增速预期。专家认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市场对于财政增量政策预期加大。后续应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在稳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比如研究追加赤字增发国债,弥补土地出让收入等下行引发的收入缺口,提高财政支出增速。

  也有专家建议,在当前形势下,可以考虑增加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额度,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政策观察窗口期主要集中在10月至11月。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增量财政政策可以考虑PSL(抵押补充贷款)通过降息方式重启,对应支持到地产和基建端;也可以提前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对应“两新”和“两重”政策加码,从目前政策来看,既可用于继续支持消费,也可用于中央主导的大基建项目建设。

  提高财政政策效能

  在稳经济背景下,随着第二批新增债券额度下达,地方加快发债进度。根据专项债券信息网数据,截至9月26日,今年地方债已发行6.1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发行3.1万亿元。山西、宁波、内蒙古、大连已完成全年新增专项债券发行。

  “从各地公布的发行计划来看,9月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为7381亿元,加上1787亿元的计划偿还规模,预计9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在9000亿元左右。按此计算,10月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或在7000亿元左右。”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预计,新增地方债剩余额度或在10月底前基本发行完,并在年底前使用完毕。

  提高地方债的发行使用进度是政策重点。日前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在部署下一步财政六大重点工作时,将“提高财政政策效能”置于首位。

  在罗志恒看来,下一阶段要加快专项债发行进度,放宽专项债的使用范围,并考虑将部分专项债额度调整为一般债。

  “可合理拓宽一般债资金使用范围,如将城乡建设、生态环保等公益性较强但收益偏低的项目更多向一般债倾斜,允许一般债投向上述领域中具有一定收益的项目,以项目收益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结合的方式偿债,从而减轻专项债投资压力,提高地方债资金整体使用效率。”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建议。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依然是财政重点工作之一。近期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关于2023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监督调研报告》和《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等多份文件,明确统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其中《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提出,要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完善地方政府债务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比如,进一步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适当提高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规模和比例。

  《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提出,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比如统筹好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好一揽子化债方案,省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逐步降低债务风险水平。

  近几个月来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为地方输送更多增量资金的同时,相当比例的资金将用于存量项目、化解债务。仅8月当月,福建、山西、重庆、吉林等9地发行了约2097亿元“特殊”新增专项债,约占当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的逾四成。

  罗志恒建议,未来应优化“化债”政策,推动地方从应急状态回归常态。比如,对于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化债压力较大,可以考虑采取中央发行国债转贷地方、政策性金融机构给地方政府发放贷款、继续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等三个方式缓解地方压力,避免出现流动性风险,确保“三保”支出,以时间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