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二季度数据新鲜出炉,欧元区(二十国)经济环比增长0.3%,好于市场预期。在欧洲经济连续五个季度处于停滞和负增长之后,今年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出现了0.3%的环比正增长,二季度也继续维持了这一同比增速。但尽管今年6、7月份欧元区综合PMI指数维持在50%荣枯线的边缘上,同一时期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却仍处于45.8%的低位运行当中。
欧洲经济复苏缓慢的原因,既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化的财政政策所产生的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因素,也有地缘政治冲突的中短期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能源价格等物价水平压力,还面临美联储按兵不动,维持高利率货币政策所带来的负面溢出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各国经济走势面临分化。作为火车头的德国,二季度经济依然环比负增长0.1%,同样处于负增长的还有瑞典等国家。而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虽然二季度环比实现微弱的正增长,其增速也都不到1%。
如果说欧洲经济二季度还处于微弱的正增长的话,那么,在地缘政治冲突、能源价格压力之下,欧元区二十国的进、出口贸易形势却更加令人堪忧。欧元区二十国在连续12个月进、出口增速下滑后,刚刚在今年一季度实现了略微的正增长,但是二季度进、出口增速却再次陷入了-13.5%和-0.5%的负增长。特别是进口数据更是一年多来首次出现双位数下滑,显示出相较之外需不足,欧洲经济内需不足问题更为严峻。
表现还算可圈可点的是,欧元区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回落到2%的区间中已超过半年,环比增速也在一年多内维持在0左右的位置上。在欧央行三大利率均在4%以上的情况下,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在经历了四十多年不遇的高通胀之后,终于从CPI双位数增速回落到2%的区间范围上。7月份欧元区二十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2.6%,环比实现了零增长。
同样表现尚佳的是欧洲的就业数据。欧元区二十国的失业率6月份实现了同比增长6.5%,尽管相比4、5月份的6.4%的失业率略高了一点,但总体上看,两年多来欧元区失业率能维持在6%~7%的水平上还是难能可贵的,该数据总体处于本世纪以来的最低位区间。
整体上,欧元区二十国的经济受益于今年6月份欧央行实施的首次降息政策利好,正处于继续微弱复苏的轨道上。但若要延续复苏态势,避免步入衰退,还需要欧央行进一步增加降息的频次和幅度。
实际上,欧洲经济增长仍然面临内外交困的压力,除前面提到的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外,欧洲在大选年期间的政局、政策也面临稳定性、连续性等问题。尽管欧盟推出了6500亿欧元的复苏基金(RRF),并投资于气候变化领域,但是截至目前因为种种原因使用不足1/3,而且使用期限也将至。
尽管欧元区及欧盟的平均赤字率和平均债务率依然超过警戒线,但是欧元区二十国与欧盟的平均政府赤字率近两年稳定在3.6%和3.3%的位置上,2023年欧盟及欧元区二十国的政府债务率也分别回落到81.7%和88.6%的较低位置上。实际上,欧元区二十国仍然面临着结构性矛盾问题,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依然未解,欧洲各国经济走势继续分化。
截至目前,按兵不动的美联储依然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5.25%~5.5%的高位,这对欧元的汇率、资金外流及资本市场稳定也都带来负面溢出影响。8月上旬,美国经济数据爆冷、日本股市一度暴跌,也令欧洲股市随之大跌。
由此看来,欧央行还需要进一步采取降息措施,用更多的降息次数和降息幅度来刺激欧洲经济增长。但是地缘冲突影响能源价格,能源价格影响着欧洲通胀的水平,进而影响欧央行的降息动作。总之,物价走势始终是影响欧央行降息的决定因素,经济的疲弱是另一重要因素。而俄乌冲突不止,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不止,则会导致制裁带来的反噬及反制裁仍会推升欧洲能源价格。微弱复苏的欧洲经济,需要通过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刺激投资,进而刺激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