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上半年能源形势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介绍新型储能发展和绿证核发工作有关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约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稳。但高温天气也带来最大电力负荷快速攀升,多地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非化石能源发展保持强劲势头。截至今年上半年,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规模已超过煤电装机。上半年风电太阳能发电量也超过了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表示,国家能源局接下来将重点加强能源高质量发展统筹谋划,深入分析能源供需变化、能源转型发展的新趋势,系统谋划“十五五”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思路和阶段性目标任务。
高温刺激多地电网负荷创新高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约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其中,工业是拉动用能增长的主力,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7%。
分省份来看,全国各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其中西藏、新疆、云南、安徽等15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表示,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稳,除云南外,全国未采取有序用电措施。4月10日起,云南省因火电增发稳发,水电蓄能及火电存煤同比有较大增量等原因,电力供需形势好于预期,已全面放开负荷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河南温县等20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7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偏高1至2℃。
高温天气也使得最大电力负荷快速攀升,多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7月2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14.51亿千瓦,为历史新高,相比去年最大负荷超1亿千瓦。目前已有北京、天津、冀南、蒙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重庆等17个省级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
“今年盛夏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较常年偏高。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形势日趋复杂严峻,极端天气已逐渐成为近几年气候的显著特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近年来我国电力负荷“冬夏”双高峰特征日趋明显,夏季降温用电负荷占全国最大用电负荷比重达到三成,部分省份比重甚至超过40%,气温对用电的影响越来越突出。高温天气将拉动用电负荷快速增加,预计今年夏季全国降温用电负荷将达到4.2亿千瓦至4.5亿千瓦。
“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应保障有力有效,各地均未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张星表示,当前正是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的关键时期,国家能源局将持续强化能源电力监测预警、发挥高峰时段系统顶峰能力、推动支撑性电源加快建设投产、指导各地做实做细工作预案,全力保障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
风光发电装机规模已超煤电
目前非化石能源发展保持强劲势头,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同比增长24%,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8%。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6.5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53.8%,其中,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11.8亿千瓦)已超过煤电装机(11.7亿千瓦)。
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也迈上新台阶。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5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1%;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9007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20%,同比增长23.5%,超过了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8525亿千瓦时)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757亿千瓦时)。
“今年上半年,随着‘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逐步落地,全国能源重点项目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能源新业态投资持续扩大,能源新兴产业投资对调整优化能源供给结构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发挥。”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太阳能发电、陆上风电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完成投资额约4300亿元。分布式光伏保持快速发展,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76.2%,江苏、浙江、安徽、云南、广东新建项目投资加快释放。上半年能源新业态重点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3.9%。
新型储能是能源新业态的重点之一。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从技术路线看,多个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投产,构网型储能探索运用,推动技术多元化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0%。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介绍,随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增加,新型储能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和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作用逐步增强,有效服务能源安全保障。例如山东省 截至6月底,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521万千瓦,有力促进了本省新能源消纳;江苏省截至7月15日,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540万千瓦,为今年迎峰度夏提供了重要保障。
不过,董万成提醒,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实现“安全稳定、经济高效、清洁低碳”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比如清洁能源供给制约较多,新能源快速发展面临用地等要素保障压力,电力系统承载力有待提升,灵活调节能力需求进一步增加,全社会用能成本面临上涨压力,同时,消费侧低碳转型任务艰巨,当前我国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仍有超过10%的产能能效低于基准水平,全社会节能挖潜亟待强化,终端用能清洁化低碳化水平有待提升。
对于后续的能源工作部署,董万成表示,国家能源局将重点加强能源高质量发展统筹谋划,深入分析能源供需变化、能源转型发展的新趋势,系统谋划“十五五”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思路和阶段性目标任务。同时,加强能源科技创新,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快推动先进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使科技创新成为能源转型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7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能源改革部署了多项重点任务,包括“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优化油气管网运行调度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等内容。
董万成强调,国家能源局接下来将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纵深推进电力、油气等领域改革,加快建立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政策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主体活力动力,形成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更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