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第55个“世界地球日”,旨在提醒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全球迈向绿色低碳的今天,减少产品环境足迹、提高可持续表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这一趋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对于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2023年8月,欧盟《新电池法》对电池碳足迹声明、材料回收等都做了更加严格和明确的要求;同年10月,全球首个“碳关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启动试运行……
显然,这对企业既有的生产经营模式、管理体系和市场战略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尤其要求能以全生命周期的视角,让“碳”有“迹”可循,实现对“碳足迹”的有效管理。那么,企业的这张减碳线路图,应该从哪里开始?
“追踪”碳足迹,着眼全生命周期管理
伴随产业协作的日益紧密,碳排放已经溢出了单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范畴。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调查显示,约80%的受访企业已观察到或正在关注来自供应链的减碳挑战。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测算,平均而言,供应链碳排放是企业直接排放的5倍以上。以施耐德电气为例,自身工厂的碳排放在整个供应链中只占10%,而90%的碳排放来自上下游。
因此,“碳足迹”的核算也将从单一企业延伸到产业链从始至终的全过程,这恰恰与产业链的全生命周期高度重合。这意味着,企业要把“全生命周期”这一理念应用到碳排放管理中。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认为,全生命周期指的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各阶段总和,减碳需考虑全流程,而不仅是某个节点。施耐德电气涵盖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绿色运维的端到端绿色供应链,就体现了这一思路。
绿色设计方面,施耐德电气站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思考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之初就通过生态设计打分卡和计算器,识别影响环境足迹主要因子,推进绿色材料使用和节能降碳设计;绿色采购方面,施耐德电气对供应商进行了碳排放水平评估,只有符合标准的供应商才能纳入清单;绿色生产方面,施耐德电气在全球拥有93家“零碳工厂”,在中国已有19家“零碳工厂”,15家被工信部认定的 “绿色工厂”和14家“碳中和”工厂,1家灯塔工厂,18家智能工厂和智能物流中心;绿色交付方面,施耐德电气从数字化、减量化、去塑料等方面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承诺到2025年一次和二次包装中100%不含一次性塑料;绿色运维方面,通过使用、维护和回收产品,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闭环,推动循环经济的同时,减少产品环境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为实现2040年端到端价值链碳中和、2050年端到端价值链净零碳排放,施耐德电气还为供应商提供技术和理念等各方面帮助。2021年施耐德电气推出供应商“零碳计划”,以技术支持全球前1000位供应商到2025年减少50%运营碳排放,这一数字目前已达到27%。
由此可见,端到端绿色价值链不仅促使企业自身实现低碳转型,也推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的减碳进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的双向回报。
以绿色设计为“始发站”,赢得政策与市场双重认可
而要落实全生命周期减碳这张线路图,第一步就是实现“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整个价值链上最开始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通过设计之初就打下“绿色”的底色,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满足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等要求的同时,确保产品满足区域和行业环保合规性要求,并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优化产品环境表现,推进生态设计指标达成,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足迹。
绿色设计能够为企业带来多重价值。从政策角度看,绿色设计已是大势所趋。《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均强调要发展绿色设计、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从市场角度看,绿色设计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带来新的商业机会。越来越多拥有绿色认证、披露环境足迹的绿色产品,不仅能够满足出口要求、拓展全球市场,还可以激发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推动市场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先行者早已洞悉绿色设计的价值并深耕已久。早在2008年,施耐德电气就将环境和生态理念引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自主设计开发了Green Premium产品生态标签。如今Green Premium生态标签已形成一套完善的绿色低碳设计产品体系,被授予Green Premium生态标签的产品符合甚至优于全球最严苛的环保标准。2019年,施耐德电气在西安成立全球绿色节能设计中心,为全球产品和项目提供环境技术咨询及支持服务;2020年,施耐德电气被工信部纳入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是同类企业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企业。
目前,施耐德电气所有新研发的产品都采用了生态设计,确保产品100%环保合规,同时70%的产品实现了环境足迹披露;在中国已拥有超过3000款产品取得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称号,800余款产品取得碳足迹标签;还力争到2025年将产品中绿色材料的使用量增加至50%,并实现公司营收80%以上的产品符合生态设计标准。
基于绿色设计的全生命周期减碳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从短期视角来看,低碳经济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这属于必要的长期投资,长远看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力,收益也会更高。
生态联动弥合发展挑战,碰撞出绿色设计“加速度”
然而,作为一项新兴课题,绿色设计领域还存在不少挑战。比如,全球范围法规繁多、中国本土部分规范缺失、各国之间的规定/标准存在一定冲突,数字化管理工具缺失、缺乏绿色标识互认机制等难题,不同程度制约了绿色设计的进一步推广和深化,亟需产业、机构、组织等生态伙伴共同发力,联动创新弥合挑战。
在此背景下,作为在绿色设计领域有着领先经验的企业,施耐德电气加入了多个产品环境技术类标准组织参与或主导了35项产品的环境类标准,把自身经验转化为体系化的标准,为整个行业推动绿色设计提供引导与借鉴。
此外,针对绿色设计的现状和挑战,旨在为产业提供可借鉴的绿色产品设计流程,施耐德电气还联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开展了绿色设计技术创新项目,围绕绿色设计与评价工具、技术规范、平台搭建、教材编写等方面,展开多维、深入的“产—研”合作,并将成果凝结《电子电器产品绿色设计理论与数字化应用》一书,共同为绿色设计从业者和学习者提供详实的技术支持和实践参考。同时,双方还共同打造了联动“碳核算”“碳诊断”“碳管理”等多环节的创新碳足迹计算工具,搭建了可实现知识提取、储存及检索的绿色设计数据库,并建立了绿色设计打分表,为企业评估产品绿色设计水平提供了多种支持,进一步推动了绿色设计行业的标准化建设进程。
此外,施耐德电气还与全球认证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合作,为自身及生态圈伙伴的各类产品在全球市场销售和使用提供权威保障,进一步发挥了可持续影响力企业的绿色能量。可以预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获得绿色设计标签,帮助其推广应用、赢得采购项目的投标,在市场上开启越来越多的“绿色链路”,同时让公司得以不断提升其影响力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