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国九条”及其系列配套政策再度明确严监管主基调。严监管之下,一些昔日羡煞旁人的明星公司、明星投行项目突然遭遇滑铁卢。

  近日备受热议的观典防务和中信证券即为典型案例。

  观典防务曾为明星企业,继2021年11月15日成为首批北交所上市企业后,2022年5月25日成为科创板转板第一股。然而,其日前披露的2023年年报却显示,净利润缩水超七成,审计报告带保留意见;随后,观典防务被上交所问询。

  观典防务遭殃,其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被拉入舆论漩涡,这已经是中信证券近50天以来第三次因为投行项目引发舆情。

  迄今,针对观典防务转板的宣传材料,仍挂在中信证券官网显著位置;此前的4月12日,其刚刚因中核钛白事件被立案调查。

  “我们到底怎么了?”就连中信证券投行相关人员也很疑惑。中信证券已经成为监管严查对象,昔日“券业一哥”被严查,亦是监管雷霆手段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严惩资本市场乱象的一个切面。

  “严惩之下,无论是中介机构、拟IPO企业还是上市公司,难免将经历阵痛,但从长远来看,则是对资本市场生态建设的净化和完善。”受访人士直言。

  科创板转板第一股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
  对于观典防务,中信证券颇为重视,派出优质投行团队。

  观典防务的两位签字保代,分别是中信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执行总经理赵亮和投资银行委员会高级副总裁纪若楠。两人均有丰富的保荐业务经验。

  在中信证券一些公开信息披露环节的某保荐代表的简历中,着重提到“拥有畅通的监管沟通渠道及丰富的投资银行经验”。

  昔日科创板转板第一股,无论对于机构、企业,乃至一些监管环节,都可谓是明星项目。

  但其遭遇骤然变化令市场始料不及。

  观典防务日前披露的2023年度报告显示,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其出具带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2023年12月31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出具带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随后,由于2023年度审计报告涉及保留意见事项、内控审计报告涉及否定意见事项,观典防务被上交所出具问询函。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无人机禁毒产品研发与服务产业化的企业,观典防务曾为明星企业。

  2015年4月15日,其在新三板挂牌;2020年7月27日,成为首批进入精选层的企业;2021年11月15日,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观典防务成为首批81家上市企业之一;2022年5月25日,观典防务转板科创板,成为科创板转板第一股,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家北交所成功转板科创板的上市公司。

  然而,科创板上市尚不足2年,观典防务却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所为何因?

  根据其年报和内控审计报告,观典防务2023年12月31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在资金审批、对外担保、销售循环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会计师无法判断预付长期资产购置款的性质和商业合理性,未能对用于质押担保的定期存单获取相应审计证据,无法判断公司相关事项披露的完整性。

  非标审计报告之下,观典防务业绩同样大幅缩水。

  根据Wind,其主要财务数据于2019~2022年间持续高增长,却于2023年大跳水;以净利润为例,2019~2022年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2023年却骤降71.30%。

  50天内三陷舆论风波
  观典防务转板不足2年业绩即变脸,当初为其转板服务的中介机构尽职情况如何?

  保荐观典防务转板的中信证券成为各方关注焦点。这已经是中信证券近50日内第三次深陷舆论漩涡。

  这也是新“国九条”发布以来其第二次因投行项目而引发舆情。

  3月22日,中信证券被质疑在联纲光电问询回复中怼交易所,随后被深交所启动现场督导;4月12日,新“国九条”发布当日,中信证券因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半月之后,观典防务被出具非标意见再度将中信证券拉下水。

  中信证券到底怎么了?

  中信证券投行人士对此也很疑惑。受访人士告诉记者,早年间,中信证券投行业务曾经有过打法相对激进的阶段,但2021年监管反复强调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以来,合规风控一再趋严。

  该人士明显感觉到,去年下半年以来,业务日渐艰难。

  “起先,是全行业共同面对的IPO节奏放缓,可做项目大幅减少,投行收入锐减;3月以来,陆续有头部券商投行被监管点名并引发舆情,中信证券成为重灾区。”受访人士透露,“现在是业务难做,还要应对负面舆情。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我们自己都理不出头绪、找不到原因了。”

  观典防务业绩变脸,同样让受访人士感到困惑。

  “以前的确是各方看好的明星项目,转板不足2年即出现大量问题。中介机构没有责任吗?恐怕难以完全脱离干系。但其当年转板,是各方严格审核之后才得以成行,各个相关方的责任又当如何公平界定呢?”

  多家券商正被巡视组驻场检查
  根据多位受访人士透露,目前多家券商正在被巡视组驻场检查,中信证券是其中之一。个别券商已经是2023年以来第二次被巡视。

  “券商会格外小心,业务风格格外稳健,也更怕出现舆情事件。”多位受访人士表示。

  根据受访人士透露,中信证券近期连连引发舆情,与严监管力度加大密切相关。

  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会计所”)对上市公司问题视而不见、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而被罚的案例数量与处罚力度均明显加大,因此,敢于帮助企业“美化”的会计所大为减少,使得企业问题更易被暴露。

  “过去,营业收入提前确认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审计师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是碰到行业景气度欠佳时,审计师会适度给企业预留美化通道;如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正是监管严查重点,审计师和会计所不敢再铤而走险,更多企业问题暴露出来。”某会计所合伙人告诉记者,“观典防务被出具非标意见或也与此有关。”

  另一方面,由于IPO现场检查覆盖率不低于三分之一、年后沪深交易所尚无新受理项目、大量拟IPO项目正在排队撤材料,使得正常推进IPO进程的项目被查概率显著增大。

  外加中介机构延伸检查与现场督导力度的加强,投行被查的概率随之大增;又因目前尚有多个在途IPO项目者以头部券商投行为主,中小券商已经鲜有正在推进的IPO项目。

  因此,头部投行被查与被罚的概率均相对更高,稳居投行业务冠军的中信证券,自然成为监管关注重点。

  另因中信证券于3月22日被启动现场督导,更是使其成为严监管重中之重,其问题被发现的概率也随之大增。

  成为严监管对象,中信证券可能被发现多少问题尚不可知,当前清晰可见的是,其业绩已经明显滑坡。

  以营业收入为例,2022年以来持续下滑,2021年营业收入曾经达到765.24亿元,2022年、2021年分别同比缩水14.92%和7.74%,2023年营收降至600.68亿元,今年一季度再次同比下降10.38%。

  其中,投行,尤其是IPO业务,是其业绩下滑的主要拖累因素之一。

  根据Wind,今年1月1日~5月7日,中信证券IPO募资金额仅为50.66亿元,约为2023年同期的18.40%,2022年同期的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