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4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制造业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从13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生产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上升,指数升幅在0.7至3.5个百分点之间;原材料库存指数持平;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下降,指数降幅在0.1至2.3个百分点之间。

  受访专家表示,受国内需求恢复放缓、出口支撑边际减弱等因素影响,4月份制造业PMI小幅回落,制造业供需两端指标呈现“生产提速、需求放缓”的分化特征,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核心矛盾。但天气转暖支撑生产加快、国内新动能韧性较强,制造业PMI连续2个月处于扩张区间。预计二季度政策将进入发力期,5月份PMI在50.1%左右,二季度有望运行在扩张区间。
  生产端持续恢复
  进入4月份,生产端恢复持续加快。4月份生产指数为52.9%,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为2023年4月份以来最高,制造业企业生产扩张有所加快。从行业看,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均处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产能释放较快。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指出,4月份新订单稳中有增以及前期积压订单消化对企业生产有较好带动,企业利润持续增长也对企业生产意愿有所提振,在这些积极因素的支撑下,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加快上升,积压订单指数为45.6%,较上月下降2个百分点。尽管4月生产活动加快上升,但是企业原材料采购活动增速有所放缓,采购量指数为50.5%,较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导致原材料采购量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是前期采购备货相对充分,加之原材料价格上升抑制采购需求。

  从价格情况看,4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为54%,较上月上升3.5个百分点。原材料价格上升叠加市场需求保持增长,对制造业产品销售价格也有所支撑,出厂价格指数为49.1%,较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

  文韬表示,伴随经济恢复加快,企业成本压力短期较快上升。4月份购进价格指数高于出厂价格指数近5个百分点,显示原料端价格增速明显高于产品端价格。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制造业企业比重为46%,较上月上升4.2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出厂价格指数上升表明近期工业品价格下行势头放缓,但该指标仍连续7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意味着短期内PPI同比将持续处于负增长区间。背后是当前供应稳定而市场需求仍有不足。4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上升3.5个百分点至54.0%,主要源于受OPEC+持续减产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以及在全球电子行业周期上行带动下,近期海外定价的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涨;另外,受国内基建投资拉动,近期国内定价的钢铁、水泥等工业品价格也有小幅回升。当前主要原材料价格指数已显著高于出厂价格指数,与3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放缓相印证,后期或还将对中下游制造业利润形成一定压力。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预测,4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将有所增强,预计4月PPI在-2.2%左右。随着国内需求温和修复,年内降幅有望逐步收窄,但全年大概率负增长。

  供需缺口再度扩大
  原材料采购的下降也与目前的总需求变化相关。4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1.1%,虽然仍处于扩张区间,但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外需也呈现类似情况,4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6%,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扩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指出,目前订单类指数均有下降,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仍接近60%,表明需求不足问题仍然突出。受此影响,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有所下降。综合来看,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但需求制约是主要压力。

  伍超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制造业“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差”由3月的-0.8%变为4月的1.8%,供需缺口由负转正,再次升至历史偏高区间。整体看,国内需求不足问题仍然凸显,预计未来国内仍将呈现出“供强需弱”格局,但受益于一揽子扩内需、稳增长政策落地显效,未来国内供需衔接作用将有所增强,供需正缺口将运行在低位区间。

  “要着力增强政府投资对内需的带动作用,尽快改变需求不足状态。”张立群说。

  不过,4月份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分别为48.1%和47.3%,分别持平于上月和较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均处于收缩区间。

  伍超明认为,原材料库存持平、产成品库存回落,显示出企业仍处于去库存周期,国内需求不足对生产端的制约仍强,企业大幅增加原材料库存的意愿也不足。另外,国内需求继续恢复对产成品库存形成一定消耗,但受制于市场预期恢复偏弱,中下游企业主动补库存意愿不强。

  伍超明预测,后续政策加力显效和国内需求恢复将对企业库存形成一定的消耗,工业企业去库存周期已经进入尾声,但国内地产需求恢复仍面临一定的波折和不确定性,加上外需不确定性较大,国内总需求整体依然疲弱,补库存周期的正式开启仍需等待。

  展望PMI的后续走势,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以旧换新、设备更新等宏观政策有力支持,加之去年基数相对低,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但从指标看,国内经济活动复苏动能偏温和,物价水平偏低,房地产市场低迷,部分行业企业面临需求不足问题突出,部分企业在增加投资生产方面偏谨慎,以及海外需求前景不确定性等,国内经济复苏仍需要宏观政策有力支持。

  王青预测,5月制造业PMI指数将在50.2%左右,有望连续三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一方面,在全球电子行业周期上行带动下,短期内全球制造业仍将保持景气上行势头,外需将继续对国内制造业景气状况有正面影响。国内方面,伴随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面落地实施,以及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影响下,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还会保持较快增长水平,这些都将对制造业供需两端有一定拉动作用。不过,后期仍需密切关注房地产行业调整对整体制造业景气水平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