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7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动能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改善,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会议强调,要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

  及早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一季度我国GDP规模超29万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去年全年5.2%以及去年四季度5.2%的增速。整体来看,一季度我国出口、工业生产超预期,消费和投资在平稳恢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实现良好开局。

  会议指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开局良好、回升向好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和趋势,要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一季度房地产市场仍在下行,物价表现整体较为低迷,反映当前仍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为了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会议明确了后续系列政策安排,包括政策靠前发力、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扩内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

  会议指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基层“三保”按时足额支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要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预期管理。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落实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要。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持续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要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得益于去年增发万亿国债的绝大部分资金在今年使用,且多地加快了开工建设进度,一季度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5%,相关政策推动基建投资加速。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还包括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增的3.9万亿地方专项债等重点安排。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明确用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重点任务。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地方发改系统了解,地方已经围绕这六方面以及细分领域储备了项目,就等实施方案落地。会议明确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对外释放促投资、扩内需的积极信号。

  货币政策方面也需进一步发力,会议明确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今年年初,央行已经实施降准降息,降准0.5个百分点,下调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息,5年期以上LPR下调了25个基点。近期,美国通胀持续超预期,市场预期年内美联储降息频次将明显下调,这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展望未来,出于配合今年规模较大的政府债券发行,以及支持实体经济等考虑,后续仍有可能降准降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张永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1.6%,这个开局很不错,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有望实现的。3月投资增速有所加快是利好,但是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依然偏弱,房地产市场下行使得家电、装修材料、家居用品等大类消费偏弱。当前需要关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商品消费偏弱会对全年经济产生影响,政策层面应该加大扩内需政策力度。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计全年经济增长5.2%,全年经济走势呈现“前高后低”,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长1.6%,折合年化增速在6.5%以上;预计下半年季度环比增速回落到1%左右,折合年化增速在4%左右。财政政策方面,预计会执行既定的政策措施,包括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3.9万亿地方专项债等,年内追加政策的可能性较低。货币政策方面,预计年内有两次10个基点的降息,下半年还有一次降准。

  做好保交房工作,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住房相结合
  展望下一步经济领域重点工作,会议明确了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

  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会议在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突出了对“因地制宜”的强调。近年来,我国电动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新三样”发展势头良好,我国相关产品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这些新兴行业现在及潜在的旺盛需求吸引各方资本投入。当前,国内相关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如何抓住全球绿色转型机遇,同时又避免低效无序竞争,此时强调“因地制宜”无疑是恰当的。

  会议强调,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确保债务高风险省份和市县既真正压降债务、又能稳定发展。要持续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房地产相关政策的调整,是当前市场最为关注的。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9.5%,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7.6%,3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住房成交量有所上升,但是3月房价同比降幅仍在扩大,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进程中。近期部分重点城市进一步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部分全面取消限购对外释放积极信号。比如,4月28日,成都市住建局发文,明确全市范围内住房交易不再审核购房资格。成都市住建局在问答环节还明确,全市范围内住房交易不再审核户籍、社保等购房条件,不再限制购买套数。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对GDP、财政收入等影响较大。当前房地产市场明显超调,房地产销售状况不佳,这会对上下游企业和银行坏账等造成影响。

  陆挺进一步表示,要推动中国经济平稳恢复,关键要抓住房地产这个板块。当前房地产行业已经明显超调,建议出台更积极的房地产政策,重点要加强保交房的工作,保住以市场为主的房地产供应体系。通过保交房来推动此前交易的完成,促进市场出清。

  地方债的问题也为外界所关注,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确保债务高风险省份和市县既真正压降债务、又能稳定发展。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6.09万亿元,同比增长2.2%左右,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实现超8100亿元,同比下降6.7%,房地产市场下行拖累地方卖地收入,地方财政面临一定压力。另外,为了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今年债务高风险省份和市县的部分项目停建缓建,对地区经济的恢复造成一定影响。此时强调“化债”与“稳定发展”相结合,有利于推动经济更快更好恢复。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去年一揽子化债举措实施以来,地方债务风险总体缓释,债务无序扩张的势头得到遏制,但部分地方也出现了收缩效应,要进一步统筹化债与发展,优化化债政策。建议一方面可由省级政府统筹付息的问题,支持区县政府继续盘活资产资源,另一方面严控新增政府项目从省为单位调整为以市为单位,激发相关市县政府释放投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