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4月我国外贸数据呈现向好态势,同比增速在一季度增长5%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至5.7%。然而,不少外贸人的微观感受和宏观经济数据却存在一定“温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提出,从外贸角度看,导致“温差”的原因主要在于结构性的变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成本的逐渐提高,以往相对简单和轻松的外贸形式可能会越来越少。这促使更多企业不得不主动开拓市场、投入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这对企业来讲就会更加困难,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相应来讲风险也会更高。”
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对应的是中国制造从订单式代工向研发创新以及品牌化的进阶之路,也对应着中国品牌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提升。
“小巨人”成出海新力量
在5月10日于上海启动的中国品牌日活动上,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携手节卡机器人等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企业出现在了今年新增设的专题展区上,这也是该活动首次开设机器人专题展区。这些“小巨人”企业成为了中国品牌出海的新生力量。
“近年来我们每年的海外业务都在翻倍增长。”作为分管海外业务和全球市场运营的负责人,节卡机器人常务副总裁常莉告诉第一财经,海外客户对于新品牌的信任需要经过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但一旦接洽成功,对方就会重点关注产品本身,也会给予中国制造用品质比拼的资格。这也意味着,能够通过层层筛选最终留下来的,必定是极为优质的,而中国制造拥有这样的底气。
前4个月的外贸数据显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62万亿元,占全国出口比重的近六成,同比增长6.9%。在海关总署列出的机电产品的12类出口重点商品中,11类实现了正增长。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和集成电路分别增长9.7%和23.5%,汽车(包括底盘)出口增长24.9%,船舶增长108.4%,家用电器出口同比增长16.4%。
安永大中华区零售与消费品行业主管合伙人郑铭驹认为,中国消费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的优势主要来源于成本控制、产品多元化、完整且灵活的供应链、创新智造能力的提升,以及丰富的线上营销经验。然而,企业出海同样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文化差异、市场竞争、法律法规和人才建设等。建议中企加强国际合作,同时利用数字化营销工具和社交媒体平台,拓展多元化销售和营销渠道,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覆盖率。
借力跨境电商和区域一体化
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大量中小企业正在加快品牌出海的步伐。
全球跨境支付公司PingPong中国区电商业务总经理郑志坤表示,过去的十年,中国的供应链一直走在线上化和科技化的路上。随着市场的发展,供应链的转型更加紧迫,很多做传统贸易,尤其是低端产品的企业,正在往“微笑曲线”的两端转型升级。
作为中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杭州商务局跨境电商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浙江尤其是杭州的外贸企业具有较强的品牌意识,因此也会更愿意通过亚马逊这样的跨境电商平台直接触达消费端。
在5月8日举行的首批长三角国际品牌创新案例发布暨长三角品牌国际化发展研讨会上,蔚来、上海核工院、宝武集团马钢交材、中国建材国际、科大讯飞等30个品牌创新案例入选,涵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多个领域。
作为长三角国际品牌创新案例征集专家顾问委员会主任,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阎海峰表示,长三角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品牌发展力度,推动长三角经济以及国内外经济实现高市场化、高品质化、高价值化发展。建议长三角加快形成适合于自身品牌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政策协同,坚持以品牌化、国际化推动区域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