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作为专章放在年度十大任务的第二位。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考虑到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考虑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考虑,在报告中增加了科教兴国的内容。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当前,为了落实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就必须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深化教育体制、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人才机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激发更大的创新活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从长远来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长期投入才能开花结果。我们既要改革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紧迫的人才需求,也要扎实推进和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义务教育,教育价值要从死记硬背的知识导向,转向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要从学校教育转向终身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全面提升社会人力资本。
我国科研队伍处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担当科技创新重任,应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过去,我国产学研用存在较为分离的情况,许多企业做研发缺乏科技力量,一些高校做研发缺乏市场及产业需求,基础研究受到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且结构也亟待优化。当前,我们要建立产学研用融合的网络复合型创新组织,要更大力度加强基础研究投入,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加强基础研究和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更多原创的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政府传统投资理念重视短期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而教育和科研是一个长期投资过程,尤其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难度大、花费高、周期长,往往难以快速转化为看得见的应用成果。因此,政府与机构要改变短期投资理念,维持科研和教育长期高水平投资,改革基础研究的生态环境、评价标准、支持方式,打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科学前沿研究,必须创造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开放的研究环境,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让科研人员拥有获取全球前沿研究信息的便利性,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和激励性的人才机制,吸引更多国际教育和科研人才,最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和国际人才中心。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人为本,尊重和包容各类人才。传统发展方式下的经济发展主要围绕物质进行投资和生产,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则是以人为主,通过对人的教育培养以及激发人的科学研究动能,实现内生创新能力。因此,政府和企业都要尊重人才,政府、企业、机构之间要以人为本,建立基于尊重的合作共赢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引领产业创新、人才创新、生态创新和制度创新,并充分运用这些创新合力,共同构建一个全新的高质量发展动力体系,这是一个组织创新过程,最终建立新生产关系,实现对新生产力的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