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提出我国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我国是全球最大工业国,但能源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目前,我国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70%和40%以上,煤炭消费总量约占世界的1/2,自2011年起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我国经济发展不仅面临能源短缺风险和能源安全挑战,对煤炭的依赖程度较高,也会带来污染等环境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逐渐形成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共识和约束。
这让中国成为全球最积极推动发展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的国家之一。2023年,中国生产了全球近90%的光伏组件和六成的风电设备。去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相当于2022年全球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同样是去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占全球高达63.5%,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约886万辆,渗透率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至34.7%。
目前,我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全球领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此外,去年底,我国建成全球首座实现模块化第四代核电技术商业化运行的核电站。在热核聚变领域,我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并在探索受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可行性。
我国应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进一步巩固在全球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中的领先地位。首先,继续在光伏风能、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领域进行引领性的前沿技术研究,勇于探索并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建立适应能源转型需要的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随着新能源电力规模化开发并在电网中占比增加,以化石能源为主体,以大容量发电、远距离输电、集中统一管理的传统电力系统已经难以适应。随着新能源供给增加,需要通过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方式,结合储能、抽蓄等手段进行多元互补,实现系统接纳更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目标,在电网运行控制和电力销售方面,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调度与控制协同,最终形成以新能源技术与智能控制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如果不对现有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进行扩张和升级,将对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形成基础设施制约。新能源革命正在进入爆发期,我们必须建立新的智能化的基础网络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提供支撑。
技术发展需要经历从提出到研发、从成熟再到产业化的过程。我国利用市场规模化应用优势支撑技术不断突破经济性的临界点,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技术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重视技术研发的同时,更要专注商业应用。我们必须建立有助于清洁能源消费的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为能源技术研发与商业应用带来更大的市场支撑,最终形成成熟的新能源技术、电力网络以及新能源汽车等系统性商业方案,更好发挥我们的产业优势,向世界各国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供给,为帮助全球低碳转型以及我国产业升级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