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国家统计局2月29日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经济顶住压力砥砺前行,总体恢复向好,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体量”大

  顶住多重压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

  2023年,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比2022年增长5.2%,增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

  5.2%的经济增长具有坚实支撑。从相关实物量指标看,我国发电量比2022年增长6.9%,能源消费总量增长5.7%,货物运输总量增长8.1%。

  从横向比较看,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日本1.9%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从季度变化看,四个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4.5%、6.3%、4.9%、5.2%,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

  从就业、物价看,2023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比2022年下降0.4个百分点,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比2022年上涨0.2%,保持了温和上涨态势,低于美国4.1%、欧元区5.4%的涨幅。

  “过去一年,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内需、提信心、防风险,系统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国民经济恢复向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

  “体质”好

  高质量发展推动质的有效提升

  现代化产业体系、绿色低碳转型、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新进展都体现出经济发展的“体质”在提升。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公报显示,2023年,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比2022年增长3.8%,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升至15.7%、33.6%;现代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建高速铁路2776公里,2023年年末5G基站数达338万个。

  ——经济发展的“含绿量”不断提升。2023年,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26.4%,比2022年上升0.4个百分点;绿色低碳方面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规模以上工业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组、充电桩产量分别比2022年增长30.3%、28.7%、36.9%。

  ——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46.6%;对外开放新平台加快构建,自贸试验区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18.4%。

  “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动力转换、效率提升、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协同性、平衡性、包容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分析。

  潜力足

  “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

  2023年,我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较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发展答卷。

  面向未来,我国面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但同时也要看到,在人才资源、创新潜力和消费需求方面,还有很大潜力空间。

  比如,要素禀赋方面,202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1.05年,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

  就创新能力而言,2023年,我国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约40万家,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3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2.64%。

  盛来运表示,2023年,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不仅消费规模庞大,消费结构也在迭代升级,旅游、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高品质消费需求仍在加快释放。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然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盛来运说,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推动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