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在23日开幕的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上海将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加快建设“(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提升工业经济比重,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

  对于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提升工业经济比重,多位上海市人大代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上海市人大代表、张江高科总经理何大军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今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规模达到1.6万亿元,浦东达到了7500亿元。同时,去年上海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4%左右,今年的目标瞄准了4.5%,“创新显得越来越重要”。

  他说,目前三大先导产业张江的核心布局都在增加,新的一年里,他们会加强创新的生态打造。“今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我们可能也会去参与。因为此前就成立了相关的基金,今年要加大力度进行投资。”何大军还提到了孵化器服务的工作,“我们已经开始做建设,比如公共测试服务平台。并不是所有人都乐意做公共服务平台,但是如果做了那企业前期的投入就可以减少。”他透露,正在建设的这个平台以后不仅只是张江区域的企业可以用,其他地方的企业也可以用。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积宗告诉记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新,特别是一些创新赛道,比如上海已经在做的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等。“这种科技创新落地到产业需要一些时间,不是说今年布局了马上就能产出,但它代表着未来,如果只是坚守在原来的传统行业,很难有爆发式的增长。”

  上海市人大代表、钛米机器人董事长潘晶对记者表示,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本质都是在通过技术创新,挖掘新的市场,“这时我们会发现,通过产业政策的提前布局,我们是有机会系统性地加速新产业的成长”。不过,对于财政提供的预算支持,他认为还有提高的空间。

  “建议可以以‘新基建’预算增量形式,对目前执行中的公共医疗基础建设预算予以3%~5%的增项作为智慧医院‘新基建’的增量投入,加快推进医疗数字底座的应用示范项目。这样就可以实现对于‘大场景’的构建,孕育新的产业发展点。还可以给基层医疗领域加大场景开放力度,通过产业政策鼓励新技术的系统性应用,构建出能孕育产业核爆点的‘大场景’。”潘晶说道。

  在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首席专家贺仁龙看来,激发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释放数据新要素。他对记者解释,上海释放数据新要素的关键在于“贯通”,犹如新修“都江堰”一般的重大“水利”枢纽,打造全社会“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数据要素的互联互通新枢纽平台。

  他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上海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新一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启动实施,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全市累计布设物联终端超过3.7亿个、5G基站超过7.7万个。

  贺仁龙表示,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存在门槛效应和挤出效应,在发展达到“门槛”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在发展达到“门槛”后,数字经济则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所以要以行业大模型为切入点突破“卡脖子”关键环节、支持研发促进数实深度融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