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第一财经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2023年“双创板”177家新上市企业,从受理到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平均耗时为579天,比2022年的平均542天多了37天。相当于2023年上市的企业,为此所花费的时间,比2022年多了1个月左右。 ]

  全面注册制以后,企业的上市难度并没有因此而下降,在交易所严把市场“入口关”,进一步提升审核监管质效的同时,企业上市耗时也有所增加。

  第一财经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2023年“双创板”177家新上市企业,从受理到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平均耗时为579天,比2022年的平均542天多了37天。相当于2023年上市的企业,为此所花费的时间,比2022年多了1个月左右。

  3家“千日上市”企业中2家

  已跌破发行价

  2023年,在IPO收紧的背景下,上市企业数量远不及前几年。

  其中,科创板全年新上市企业67家,比2022年减少了56家,降幅45.53%;筹资额1439亿元,比2022年减少了1082亿元,降幅42.91%;创业板新上市企业110家,比2022年减少了38家,降幅25.68%;筹资额1223.11亿元,比2022年减少573.26亿元,降幅31.91%。

  与此同时,双创板企业的上市耗时也越来越长。

  Wind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科创板企业从受理到最终上市的平均耗时分别为255天、330天、350天、397天;创业板于2021年~2023年的企业上市平均耗时分别为367天、536天、690天。

  尤其是创业板,甚至出现了3家较为罕见的“千日上市”企业。

  其中,从事医疗器械分销和直销业务的国科恒泰于2020年7月受理,2021年7月过会后提交注册,直到2023年4月才拿到注册批文,2023年7月上市,前后历时1079天,接近3年。

  主要从事运动控制产品、功率芯片研发销售的协昌科技于2020年6月28日受理,直到两年后的2022年3月才通过上市委会议,2023年5月拿到注册批文,8月上市,前后耗时1149天,超过了3年。

  另外,从事有色金属类危险废物处置业务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的飞南资源,同样于2020年底受理,2023年9月上市,耗时1008天。

  2022年双创板企业上市耗时最长的也才870天,而2023年,双创板有13家企业上市耗时在900天以上。

  对此,深圳大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咨询专家谭格非对第一财经分析,随着IPO审核环境的整体收紧,审核流程和审核内容也逐步科学完善,对过往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将在审核过程中严加关注,并采取诸如强化辅导验收、现场检查、反馈核查等手段层层把关。

  “这势必会相对延缓一些审核时间,但同时,也使得一些带病闯关的企业望而却步。”谭格非说。

  上市耗时长短也与上市后公司的股价表现存在一定的关联,比如,上述3家“千日上市”企业中,已有2家最新收盘价(截至1月2日)跌破发行价。

  现有审核、IPO节奏或将继续

  除了已上市企业外,目前双创板正在排队IPO的360余家企业中,还有20家企业已经耗时超过了900天,且尚未登陆资本市场,其中,有8家企业已经耗时超过1000天。

  包括北京华卓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卓精科”)、成都一通密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一通密封”)、南通泰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禾股份”)、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晶奇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诺尔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菲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早在2020年6月24日就已受理的华卓精科,自2021年9月首发过会后一直未提交注册,也未主动撤回,目前耗时高达1288天。一通密封于2020年7月3日受理,2021年9月10日提交注册后,直到现在也未拿到注册批文,截至目前已等待1279天。泰禾股份于2020年9月15日受理,2022年8月31日首发过会,直到2023年10月27日才提交注册,目前尚在等待注册批文。

  总体来看,这些超长等待的拟上市企业,主要卡在了过会后,或是过会后迟迟未提交注册,或是提交注册后迟迟拿不到注册批文。

  对于2024年的上市审核情况,谭格非认为,目前,IPO整体节奏放缓的格局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较大改变,“一方面,脱虚向实的大背景还在强化,经济环境影响着投资者的信心,股市的活跃度与新股发行节奏同频;另一方面,拟上市企业的主营业务发展方向与宏观经济发展需要能否保持一致,或是未来审核机构在审核过程中优先考虑的权重。”他说。

  同时,谭格非还认为,三大交易所已基本摒弃了以吸纳上市企业数量为主的竞争格局,如今已形成各具特色、相辅相成、有序发展的局面,这也有可能带来IPO政策和审核制度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