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Center

  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决定。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国务院可继续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专家表示,上述举措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总需求,为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运行打下良好基础。

  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

  根据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与2020年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相比,这次1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救灾防灾,全部给地方用且不用地方还,而且计入财政赤字。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当前增发国债超出市场预期,释放了政府稳定经济增长的信号,这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总需求,为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运行打下良好基础。”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今明两年分别实际使用5000亿元,将在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持续下滑背景下,有效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并使得地方政府能够在今年底、明年初拿出更多财政资源稳增长,其中包括保持基建投资增速处于较高水平。

  据悉,此次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这体现中央审时度势,实事求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出预算调整,打破3%赤字率的束缚,充分利用我国较大的中央财政空间,有利于增加可支配财政资金,有利于更好地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罗志恒说。

  明年地方债部分新增限额

  有望在2023年内提前下达

  根据授权,国务院在授权期限内,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授权期限为决定公布之日至2027年12月31日。

  这一决定意味着2024年至2028年的新增债务限额可以像过去一样提前到上一年四季度下达。

  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此前作草案说明时表示,建立健全提前下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可以指导地方加快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督促地方将债券资金纳入年初预算,规范预算管理;协调债券发行时间,均衡发行规模,合理降低融资成本。总体来说,充分发挥了提前下达制度对扩大政府投资、完善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

  “通过授权地方债提前批的议案之后,额度在11月至12月下达概率较高。”华创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认为,预计明年财政发力较为靠前,地方债提前批额度按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52万亿元的60%顶格下达的可能性较高,规模有望达到2.71万亿元。

  王青表示,若提前批额度在今年末下达,不仅今年四季度实际基建投资增速会保持较高水平,明年初基建投资也会继续处于高位,进而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有利条件。

  四季度基建投资有望回升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同比增长6%,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较快增长,大项目对投资增长贡献率比前8个月提高10.8个百分点。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在财政保持一定支持力度、资金投向比例提升、项目充足且维持较高开工率的共同推动下,基建投资基本保持平稳增长。

  近期地方相继召开四季度稳投资会议,部署抓紧新项目开工、在建项目提速,推动项目尽快完工发挥效益。

  连平表示,四季度基建仍将继续发挥“稳增长”作用,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未来财政支持力度仍然较大,相关政策也将侧重支持专项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项目储备充足成为有力支撑,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和新基建政策的不断推进,各地重大项目将继续呈现签约、开工、投产持续发力推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