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各有关方面系统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切实稳增长、提信心、防风险,持续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经济数据迎来全面改善,好于市场预期,8月工业和消费增速有所恢复,进出口降幅收窄,居民消费价格由降转涨,企业利润降幅持续收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小幅回落,制造业PMI持续回升,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积累、亮点在增多。
9月20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央行、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对当前市场高度关注的通缩、汇率、地方债、房地产市场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表示,在经历三年疫情后,中国经济运行仍会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经济恢复必然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随着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政策效应不断累积,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经济将回升向好、长期向好。
货币政策仍有充足空间
继3月降准后,在经济回升接力的关键时刻,9月14日央行再次宣布降准0.25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应对超预期挑战和变化仍然有充足的政策空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发布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国有大行的支柱作用,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抓好“金融16条”落实,加大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
邹澜介绍,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已在积极有效推进。中小银行也在陆续参照国有银行制定并发布实施细则。
持续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财政运行呈现紧平衡状态。
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表示,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10.06万亿元。截至8月底,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55万亿元,具备条件的都已经下达完毕,为保障地方财政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财力保障。
财政部建立了全国财政运行监测中心,对各地区财政运行状况实行“T+1”穿透式监测,涵盖预算调整、财政收支、转移支付、库款余额等40余项监测指标,实现财政资金从预算安排的源头到使用末端全流程动态监测,对苗头性问题和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数据显示,1~8月,已下达新增专项债券额度是3.7万亿元,各级财政部门持续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1~8月,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等专项债券2.95万亿元,完成全年新增专项债券限额的77.5%,比序时进度快10.8个百分点。
加紧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介绍,下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加强政策协同落实,加紧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二是加快促进需求恢复扩大。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进供给端创新,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需求。引导企业因地制宜拓展国际市场,进一步挖掘出口潜力;三是加紧增强发展动能。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系统推进5G、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一批增长新引擎,打造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