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转型技术挑战强、资金投入量大、短期收益低、转换成本高、业务再造难、试错风险大、短期效益不明显,以及缺乏先进经验和适用方案少等原因,使得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不会转”状态。 ]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问题。目前,通过中央多部委统筹布局、多措并举,利用文件标准、试点示范、宣传推广等抓手,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也面临重大挑战,任重而道远。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进展成效
一是制造业全行业数字化转型迅速发展。
近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业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较为迅速,向“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数字技术”五个数字化方向转型趋势明显。
本文通过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指标体系,以评估制造业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趋势。可以看出,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过10年的发展,数字化转型提升了近5倍,并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随着制造业上市公司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也将迎来更大的提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加速突破。
在广东、长三角、成渝、山东、京津冀、湖南等六个重要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的建设进一步深入推进,这些区域正积极致力于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取得突破。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体系正在稳步运行,这一体系的建设为各个地区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
近年来,工信部遴选“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产业集群”作为试点示范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推动,促进了各地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同时,工信部还会发布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名单,这有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动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并使其所带来的聚合效应和增值效益持续释放,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动力和支持。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推动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为我国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铺开。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旨在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在这一行动下,中国已经成功培育了多家专门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平台和服务的企业,持续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进程提供有力动力。
这一举措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根据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的数据,我国已经成功培育出了超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困难
一是缺乏整体战略规划。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以数字技术驱动业务优化,更要从数据、技术、业务、产业等维度推动企业全域数字化转型,实现经营理念、战略、组织、运营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缺乏整体性的战略规划进行科学指导,制造业缺乏转型升级的自主性。目前多数企业对于前沿技术的融合落地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有多达50.4%的企业仍未启动数字化转型,距离完成真正的数字化转型还有很长距离。
二是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数字化转型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既熟悉生产经营和制造流程,又具备软硬件研发设计和操作能力,许多制造企业往往因为缺专业人才“不敢转”。虽然部分企业采取内部培养、优秀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构建企业数字化人才体系,但人才匮乏问题依然突出,存量人才素质亟待提升。
工信部2021年《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人才缺口接近1100万,据此估算当前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
三是企业预算投入不够。
数字化涉及部门多、岗位多、流程长,若实现销售、研发、设计、采购、生产、装配、运输每个环节都拥有自己专属的数字化系统及业务流程,需要的资金投入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艾瑞咨询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仍以中央国企和大型民企为主,需求金额在100万到500万之间,项目周期约4~18个月,特点是金额高,持续时间长。对于利润率较低的传统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投入大、见效慢、收益难以评估等因素往往导致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动力进行转型。
四是数字化转型经验不足。
数字化转型技术挑战强、资金投入量大、短期收益低、转换成本高、业务再造难、试错风险大、短期效益不明显,以及缺乏先进经验和适用方案少等原因,使得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不会转”状态。
中国信通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1)》显示,2021年我国79%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12%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践行阶段,9%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阶段;而大型企业30%处于深度应用阶段,22%处于转型践行阶段,48%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近日,埃森哲发布的《2022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研究》显示,2022年数字化转型领军企业占比数值为17%,占比不足20%。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其一,支持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发展。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对于大部分的企业而言,自行研发数字化转型的时间和资金成本都很高,通过与外部优秀成熟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进行一定的合作,能够节约时间与资金成本,加速收益的产生过程。这就要求较为完善的数字化服务市场机制。
对此本文建议:鼓励现有服务商提升服务水平,对辅助传统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服务商实施奖补;关注冷门关键行业服务情况,对冷门关键行业的数字化专项服务商进行补贴;倡导标杆企业服务能力输出,支持数字化转型较为成功的企业成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子公司,输出解决方案和管理经验。
其二,构建多层次数字化人才培养体制。
以院校培养数字化的专业化人才。鼓励职业学校开设数字技能类专业,大学院校设置数字化专业或者交叉学科,培养数字化的专业人才。
以社会培训数字化的交叉型人才。加大数字技能职业培训,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能培训;开展数字化人才培训、评价、认证等工作,建立市场化的数字化社会培训机制。
其三,强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引与支持。
以行业模范引领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在各个行业中选取已经取得一定数字化转型成效的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模范案例进行重点培养,从技术人才、办公场地、转型资金等方面对这些企业进行扶持,为各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引领。
以资金支持缓解数字化转型资金压力,鼓励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和补贴政策向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倾斜,并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金融支持,推动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款。
以协同共享降低数字化转型投资成本,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高,应积极向已有资源靠拢,如行业龙头企业、园区/产业集群,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协作配套,通过协同共享降低转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