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Center

  日前,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6月及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上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加21.5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4754亿元。上半年我国新增贷款累计15.7万亿元,较去年上半年13.7万亿元多增2万亿元,整体上,上半年我国新增贷款多增额度大幅高于社融新增。一方面,上半年央行降准及降低政策利率等一系列政策加持下,我国信贷投放节奏加快;另一方面,上半年社融多增额度大幅低于新增贷款,表明信贷以外的其他方面社融数据弱于去年同期。上半年我国政府债券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同比明显走弱,是上半年我国社融同比少增的主要拖累。上半年我国经济整体呈弱复苏格局,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偏弱,尤其是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

  单月来看,金融数据环比增长显著,指向6月我国经济数据边际改善。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22万亿元,环比多增2.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859亿元。社融环比增加主因人民币贷款和企业债券环比多增,企业未贴现的承兑汇票环比大幅少减所致。而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大幅少增是社融同比下降的主要拖累项。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3.05万亿元,同比多增2400亿元,环比多增1.69万亿元。6月央行降息,同时商业银行继续降低存款利率,使得人民币贷款需求增加。去年6月政府债券发行高基数是社融同比下降的主要拖累,一是因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下滑,二是因为去年同期政府债券高基数。2023年我国政府债券发行节奏较均匀,6月发行量5388亿元,但远低于去年6月发行量1.6万亿元,高基数是政府债券同比少增的主要原因。

  6月社融数据结构有所改善:6月中长期贷款2.056万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多增1899亿元和11181亿元。此外,6月票据融资减少821亿元。而非金融企业和机关团体贷款6月录得22803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加687亿元和1.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贷款大幅增加,尤其是中长期贷款,这或意味着我国实体经济投资有所改善。家庭中长期贷款6月4630亿元,同比和环比均改善,但依然不强劲,表明我国居民地产需求依然较弱。

  居民存款继续增加,但财政存款大幅下滑。6月我国住户存款增加26736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多增1997和21372亿元。6月居民中长期贷款较弱,显示居民购房意愿不强,或是6月居民存款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6月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0601亿元,同比少增8709亿元,环比大幅增加2.199万亿元,原因或在于上半年企业留存利润增加,也可能是企业再生产意愿有所下降;6月财政存款减少10496亿元,同比多减6129亿元,一方面由于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另一方面稳增长背景下财政支出力度加大。6月非银存款减少3320亿元,环比多减6541亿元。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下降,银行到期资金流出,银行存款在投资转化为基金理财,使得6月非银存款环比多减。

  6月金融数据超预期,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在季节效应和政策逆周期调控下,6月我国新增信贷规模超预期回升,同时信贷结构有所优化。但M1同比、M2同比及社融同比等指标均出现下行,一方面由于今年GDP增速目标5%,而上半年CPI和PPI均处于低速,意味着GDP平减指数较低,因此今年名义GDP增速或低于预期,这使得年内M2增速中枢将整体下移。另外,M1和M2增速均较低也预示着我国经济活力依然不足。

  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将继续精准有力,同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强协同。财政政策方面,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有望在三季度加速发行,与此同时,2024年专项债可能提前至今年四季度,因此货币政策或进一步维持流动性宽松,以支持专项债的平稳发行。此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准财政政策,可能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措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近期央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将此前公布的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两项金融政策进行调整,期限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一方面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的政策,另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保交楼”配套融资支持的政策。

  预计下半年我国宽信用进度可能提速,三季度后半段我国经济修复基础或更趋于牢固。整体上,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经济内生增长动能并不是一个线性过程。由于基数效应,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可能处于较高增速,对此市场已形成一定共识,市场对GDP同比数据反应可能趋于钝化,资产价格或进入环比定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