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5月13日,财政部国库司召集国债承销团成员举行动员会,对外释放信号:超长期特别国债即将启动发行。当天,财政部办公厅对外发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下文简称《发行安排》)的通知,明确了后续国债发行计划。
《发行安排》明确,2024年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有三类期限,分别是20年、30年、50年。从发行频次来看,30年期特别国债规模预计最多,其次是20年期,最后是50年期。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在5月17日(本周五)发行,为30年期;年内最后一批定于11月15日发行,为30年期,也就是11月中旬前完成今年全部特别国债发行工作。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此举旨在推动宏观政策靠前发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30年期特别国债规模最大
《发行安排》显示,2024年一般国债的期限有1年、2年、3年、5年、7年、10年、30年、50年。其中1~10年期一般国债的发行均匀地分布在每个月,从1月到12月每个月都有一次发行计划。一般国债中的“超长期”排期相对较少,30年期年内只有5次发行计划,分别安排在1月份、2月份、3月份、4月份、12月份(与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错开);50年期年内只有1次发行计划,定在3月份。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期限突出了“超长期”的特点,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期限分别是20年、30年、50年,发行均匀地分布在5~11月份。发行频次大体与其发行规模相匹配,大致可以判断出30年期规模最大(年内发行12次,6~10月份每月发行2次,5月份、11月份各发行1次),其次是20年期(年内发行7次,5~11月份每月发行1次),再者是50年期(年内发行3次,分别分布在6月份、8月份、10月份)。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本次动员会主要针对特别国债的发行时间、发行节奏、期限、规模等问题,20年、30年、50年期限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最早在5月启动发行,而后在5月—11月之间均衡发行。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使用上凸显其“特别”用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4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已经研究起草了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行动方案,经过批准同意后即开始组织实施。上述行动方案将坚持分步实施、有序推进,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领域方面,将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在组织实施方面,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特别要尽快建设一批前期工作比较成熟、具备条件的项目。
有地方发改系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明确用于科技自立自强等六方面领域,国家发改委事先给地方划定了14个细分领域,要求地方进行项目储备。
有地方财政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预计大部分由中央偿还,但部分资金会交由地方使用,地方很期待这部分资金的落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马光荣表示,我国政府债务结构中,中央债务占比为42.4%,当前中央债务比重较低、回旋余地大,相比地方财政有更大的举债空间。此次特别国债是超长期,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财政仅需支付利息,还本时间点大幅延后,有助于平滑债务偿付压力,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此次特别国债专项将重点投向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以往这些领域因为社会公益性强、市场回报率低,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同时,由于地方效益弱、全国整体效益强,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也不高。此次特别国债有利于补足这些领域的短板弱项,发挥政府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通过财政政策牵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需要货币政策加以配合
本周五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启动发行,叠加上地方专项债的提速,当前债市是否能有效承接为外界所关注。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长期国债收益率出现下行,比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56%下降至2.29%,3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年初的2.84%下降至2.46%,分别下行27个和38个基点。4月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到2.3%以上,3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到2.5%以上。
明明表示,今年年初以来的一轮“债牛”的主要驱动,在于低利率环境下的高息资产荒,市场对于30年期超长债的追捧也是出于这一因素,因此债市理论上可以较好地承接特别国债的集中发行。从狭义流动性角度来看,当下资金利率稳定在政策利率附近,同业存单利率基本维持在年内低位,政府债供给增加虽然可能引起财政性存款环比涨幅扩大,进而增大流动性缺口,但在资金面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这一部分增量的影响可能相对可控。从广义流动性的角度来看,4月信贷、社融增速放缓,政府债发行能有效扩充政府融资以带动社融总量改善。由此可见,政府债发行加速是存在较好条件的。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利率水平相对较低。不管是超长期特别国债、还是专项债,选择在这个时间窗口发行,一是有助于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品种选择,同时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较小;二是有助于降低政府融资成本;三是如果能够实现在上半年发行,有助于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更好发挥稳增长、优结构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预期、增强发展信心。
马光荣表示,超长期国债是长期安全资产,金融市场上投资者对长期安全资产存在巨大需求,尤其是保险公司、养老金融机构有动力配置长期安全资产,但我国超长期国债规模偏低。今后超长期国债规模持续扩大,对于补足长期安全资产具有重要意义。国债收益率曲线是利率市场的重要基准,超长期国债的缺乏也使得国债收益率曲线在长期限波段不完善。今后超长期国债规模的持续扩大,有利于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全市场金融产品提供更好的定价基础。
当前低利率环境有助于承接政府债券的放量,但也需要货币政策加以配合。
白彦锋表示,从货币供求情况来看,政府债券的发行过程具有“回收流动性”的影响,因此需要货币政策配合以保证资金供求的总体平稳。当然,未来政府债券投资使用的过程,又具有增加货币流动性的影响。考虑到政府债券的规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必不可少。
明明表示,超长期政府债集中供给可能会引起长端利率的抬升,考虑到降成本目标下货币政策有必要维持相对较低的利率环境以促进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改善,后续数量端可能会存在降准或是央行购买国债操作,而价格端可能存在降息操作,且价格端工具或早于数量端工具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