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Center

  促进大规模设备更新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振作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4月9日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初步估算,设备更新市场需求规模将在5万亿元以上。另据同花顺数据,截至4月10日收盘,工业母机板块有近一半的个股上涨,七只个股涨幅超10%。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此次《方案》明确,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撬动5万亿大市场
  实际上,工业领域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早已成为近年来稳定工业经济、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抓手。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21年《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大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的任务。工信部等三部门在2022年印发的《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在2023年强调“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此前表示,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设备更新的需求会不断扩大,初步估算这是一个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5.1%,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设备工器具购置”同比增长17%,这一数据在去年末仅仅有6.6%。

  “企业往往会在市场不太明朗的情况下,选择较为集中地更新设备,等市场转好之后就可以扩大规模和增强竞争力。中央出台的这项政策正好符合企业在不同经济周期下的反应。”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技术涌现、产品换代、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的速度普遍较快,对技改具有更强的内生动力,也能够有效带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而且,在数实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工业技改在广度、深度、效度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需要重新进行谋划。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明晰时代特征、改造方向、实施路径、实现目标等内容,地方政府也要立足产业发展特色、企业规模分布以及要素禀赋基础,出台地方行动计划和指南细则。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指出,针对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PPI同比连续17个月负增长等问题,有必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复制2016年的成功案例。企业新建、改扩建项目和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应优先使用先进水平的产品设备;对于产能已经饱和的行业,要依法依规淘汰老旧落后产品设备。

  在财税和金融支持方面,《方案》已经提出,将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 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同时,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编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强化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有融资需求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在4月7日发文明确,将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央行本次5000亿元再贷款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预估将撬动2万亿元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投资。

  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更新
  《方案》已经提出,将结合工业领域各类设备更新差异化需求,依靠市场提供多样化供给和服务。统筹考虑行业发展和市场实际,循序渐进、有序推进。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在推动硬件设备更新的同时,注重软件系统迭代升级和创新应用。

  据了解,此次《方案》提出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四方面重点任务。其中明确,针对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针对航空、光伏、动力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是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重点方向。本次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对于扩大先进产能比重、促进转型升级、形成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的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方面,《方案》要求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推动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比如,钢铁行业加快对现有高炉、转炉、电炉等全流程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有色金属行业加快高效稳定铝电解、绿色环保铜冶炼、再生金属冶炼等绿色高效环保装备更新改造。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所长赵卫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年来,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但部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仍呈现粗犷型模式发展,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低水平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国家节能低碳领域相关技术推广目录中,仍有大量技术推广比例较低,节能降碳技术本身还有较大潜力没有释放出来。节能和能效提升改造具有明显经济优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带来能源资源效率提升,正成为节能降碳增效的重要途径。现阶段仍然要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工艺改进、节能技术创新。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78家钢铁企业3.9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超低排放改造使中国钢铁业向低能耗、低污染绿色制造转型取得突破性进步。下一步将继续加快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程,力争2025年80%以上的钢铁产能完成改造。

  在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方面,《方案》要求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精益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推动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深度应用,形成一批虚拟试验与调试、工艺数字化设计、智能在线检测等典型场景。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链接,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打造数字化车间。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发文解读,目前,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正在从生产辅助环节的信息化向核心生产环节的分析优化拓展,根据案例统计,近70%的应用聚焦于制造执行和生产管理,先进控制、智能装备和柔性产线集成应用也正在加快。

  此外,余晓晖提醒,大规模设备更新离不开各类设备的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目前,我国不少重大技术装备还有待突破,产业基础薄弱。接下来还要聚焦长期困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积极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这将加快提升国内设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成果应用,支撑传统产业等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