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Center

  “走一步看一步。”在证监会315新政发布后,沪上一名拟IPO企业人士对记者说道。

  随着证监会315政策规则落地,监管层反复强调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IPO审核收紧已成行业共识。

  其中,加码的现场检查举措、从严审核未盈利企业,以及对业绩下滑的严格监管,更是被认为是监管利器。

  可以预计的是,随着监管层的雷霆组合行动的落地,拟IPO企业的上市之路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约147家企业或面临现场检查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随机抽取和问题导向现场检查力度,大幅提升现场检查比例”,“有力震慑财务造假”。

  同日,证监会出台新修订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落实“申报即担责”,加大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覆盖面,明确检查期间撤回申请不影响检查实施,强化证监会注册部门在现场检查中的统筹协调及指导地位等。

  相较此前“撤回就不检查了”,现在明确检查期间撤回申请不影响检查实施,显示了监管层追查到底的决心。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层透露,现场检查覆盖率不低于拟上市企业的1/3。

  根据规则,参加随机抽取的企业由证监会注册部门汇总的所有未经上市委会议审议且未参与过随机抽取的首发企业构成。

  截至3月17日晚,IPO在审企业合计625家,其中已受理但未上会的企业441家。如果按照三分之一的比例测算,预计现场检查的企业数量将达到147家。

  在审核要点端,《意见》强调,要严禁以“圈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严审“伪科技”、突击冲业绩等问题,对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粉饰包装等行为须及时依法严肃追责;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

  这也就意味着,过度融资、“清仓式”分红、“伪”科技、“突击冲业绩”、虚假陈述等会成为监管层严查的领域。

  以过度融资为例,此前就有不少拟IPO企业因为一边“买理财”、一边融资,“大额融资用于补流”等遭到市场质疑。

  在审企业中,2023年6月申报沪市主板上市的天富龙,计划募资10.90亿元,其中,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而截至2022年底,公司账上还躺着6.57亿元,债务仅0.66亿元。

  2024年2月提交注册的深市拟上市公司绿联科技,计划募资15.04亿元,其中4.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比近三成。在2019年至2022年的四年间,绿联科技总计向股东发放了4.49亿元的现金分红,与其补流金额相当。

  除此之外,清仓式分红也一直是监管关注的焦点。

  3月15日,终止IPO的敏达股份,被市场称为“挡在了枪口上”。其2019年~2021年扣非净利润合计34427.21万元,而这三年合计现金分红35937.29万元,3年现金分红总额是相应3年扣非净利润总和的1.044倍。

  事实上,早前就曾有大量公司被问询连续大额分红的合理性,募资补流的必要性。佰源装备、海湾化学、鲜活饮品,报告期内的分红额甚至超过了拟募集的资金总额,其比例分别是131.51%、110.22%、109.14%。

  2023年,南高峰、福华化学、浙江国祥、沃得农机、大洋世家等一众公司因此选择撤回材料,终止IPO。

  11家未盈利企业或受冲击
  3月15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还强调,将“研究提高上市标准,从严审核未盈利企业”。

  这也就意味着,采取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申报在审,以及意向企业,迎来新变数。

  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指出,从实践看,科技企业发展可能会有一个未盈利阶段,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些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差。一些优质的科技企业可以通过上市更好更快成长,但绝不能是那些拼凑技术的“伪科技”企业,“对此,我们将就未盈利企业的科技成色征求行业相关部门意见,更好统筹支持科技发展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事实上,自2022年大量未盈利企业破发之后,监管层对于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的未盈利企业,审核就已愈发谨慎。

  2023年以来,在使用第五套标准申报上市的企业中,力品药业、韬略生物、华昊中天、华脉泰科等5家企业密集终止了IPO进程。

  截至目前,以第五套标准提交上市申请并处于在审排队阶段的仅剩11家企业,分别是新通药物、轩竹生物、恒润达生、思哲睿、禾元生物、北芯生命、键嘉医疗、锦江电子、艾柯医疗、必贝特、善康医药。

  其中,报告期内无收入的轩竹生物,自2023年3月8日上会被“暂缓审议”后,一直没有下一步进展。期间,公司曾短暂因“更新财报数据”导致“中止审核”,后于2023年9月30日恢复。

  其他在审企业也都停滞不前。新通药物2023年4月拿到证监会批文,但至今没有完成发行上市,从2021年12月6日获受理至今,新通药物已排队两年有余;必贝特、思哲睿分别于2023年1月11日、2023年6月1日过会,2023年6月1日、2023年6月25日提交注册,均距今已半年有余,始终未迎来下一步进展。

  按第五套标准成功上市的21家企业,处境也难言乐观。2022年仅有5家盈利,其余的16家均呈亏损状态。同时,还有9家企业在净利润为负的情况下,营收低于1亿元。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第五套标准本就不是普适的,是给明星项目留着的口子。大量所谓的符合第五套标准公司,其实还没发展到适合成为上市公司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