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Center

  当地时间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估计约为3.1%,2024年和2025年的增速预计分别为3.1%和3.2%。其中,2024年世界经济的增速预期与三个月前相比高了0.2个百分点,反映了中国、美国以及大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的上调。

  根据IMF的预测,美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2.1%和1.7%,分别比三个月前的预测高0.6个百分点和低0.1个百分点;而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则分别为4.6%和4.1%,分别比三个月前的预测高0.4个百分点和持平。

  “阴云开始散去。全球经济开始进入朝向软着陆的最后阶段,通货膨胀率稳步下降,增长保持稳定。”IMF首席经济学家古林查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在发布会上称,由于需求和供给因素支撑了主要经济体,全球经济活动在去年下半年表现出韧性,而且这种韧性将延续下去。

  在通胀减缓和增长平稳的环境下,根据该机构的预测,全球经济发生硬着陆的可能性已经降低,全球增长面临的风险大致平衡。

  从上行方面看,古林查斯指出,通胀更快下降可能导致金融环境进一步放松。如果财政政策环境更为宽松(相较所需的必要程度和预测中假设的程度),则可能出现经济暂时性的更快增长,但以后的调整成本可能更高。更强劲的结构性改革势头可以提振生产率并带来积极的跨境溢出效应。

  从下行方面看,他指出,如果地缘政治冲击(包括红海危机持续恶化)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飙升,以及如果发生供应扰动或更持久的基础通胀,则紧缩货币环境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此外,如果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困境不断加剧,或者在其他国家,政府采取破坏性的增税和减支措施,则经济增长也可能弱于预期。

  尽管前景略有改善,但报告显示,2024~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值仍低于3.8%的历史平均水平(2000~2019年),中央银行为抗击通胀而加息、高债务环境下财政支持的退出以及潜在生产率增长缓慢等因素都对经济活动造成拖累。
  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具韧性
  古林查斯称,从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以及生活成本危机中复苏的全球经济“呈现出出乎意料的韧性”。其中,对美国2024年经济增速0.6个百分点的上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经济2023年强于预期的增长结果所带来的数据延续效应。

  他说,在一些国家,政府和私人支出促使经济增长加快,在劳动力市场仍然紧张(尽管有所放松)、家庭动用其在疫情期间积累的储蓄的情况下,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支持了消费。与此同时,供应侧的扩张也已巩固,劳动力参与率普遍提高,疫情期间供应链问题得到解决,交货时间缩短。

  虽然IMF认为美国今年会实现软着陆,但彭博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Tom Orlik)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却给出了不同的判断。他认为,去年美国避免了衰退是死里逃生,但今年,随着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的到来,以及失业率的小幅上升,美国经济恐怕无法避免地将在年初出现轻微衰退。

  按照IMF的预测,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预计将从2023年的1.6%小幅下降至2024年的1.5%,随后在2025年上升至1.8%。与三个月前相比,欧元区2024年的经济增速被下调0.3个百分点,使得发达经济体整体增速仅被略微上调0.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在欧元区内,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2024年的经济增速预计分别为0.5%、1.0%、0.7%、1.5%;在欧元区外,日本、英国和加拿大分别为0.9%、0.6%和1.4%。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预计将在2024年维持4.1%不变,在2025年上升至4.2%,分别比三个月前的预测高了0.1个百分点,反映出对多个地区增速预测值的上调。

  其中,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预计将从2023年的5.4%下降至2024年的5.2%和2025年的4.8%,其中,2024年的增速相比三个月前被上调了0.4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前景被看好。同时,IMF预计印度经济增速将保持强劲,2024年和2025年增速预计均为6.5%,较三个月前的预测值均上调了0.2个百分点,反映出国内需求的韧性。

  报告显示,2024年世界贸易增速预计为3.3%,2025年为3.6%,低于4.9%的历史平均增速。贸易扭曲和地缘经济割裂的加剧预计将继续拖累全球贸易水平。根据“全球贸易预警”数据,各国在2022年实施了约3200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2023年实施了约3000项,高于2019年的约1100项。

  古林查斯表示,如果可以避免地缘经济分裂,那么全球经济将实现更加强劲的增长,比如消除阻碍不同地缘政治集团之间贸易往来的贸易壁垒,包括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所急需的低碳技术。

  全球通胀下降速度快于预期
  当前,全球通货膨胀继续缓解。报告显示,通胀率从2022年峰值下降的速度快于预期,对就业和经济活动的不利影响小于预期,这反映了供给侧的有利变化和各国央行的紧缩政策,这使通胀预期保持稳定。

  “刨除阿根廷,今年全球整体通胀率将下降至4.9%,比我们2023年10月份的预测下降0.4个百分点。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也呈下降趋势。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今年整体和核心通胀率平均将在2.6%左右,接近央行的通胀目标。”古林查斯说道。

  报告显示,在供给侧问题缓解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多数地区的通胀下降速度快于预期。2024年全球总体通胀率预计将降至5.8%,2025年为4.4%,2025年的预测值有所下调。

  这些预测基于以下假设:燃料和非燃料大宗商品价格将在2024年和2025年下降,并且主要经济体的利率将下行。2024年,年均石油价格预计将下跌约2.3%,而非燃料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下跌0.9%。

  报告显示,近期的月度总体通胀和基础(核心)通胀均接近疫情前的平均水平。2023年第四季度的全球总体通胀率(经季节调整的季度环比值)估计比三个月前的预测值低约0.3个百分点。通胀下降反映了相对价格冲击(尤其是能源价格冲击)的消退以及其对核心通胀的相关传导,还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紧张状况的缓解。

  IMF工作人员预测,美联储、欧央行和英格兰银行的政策利率在2024年下半年之前将维持当前水平,之后随着通胀靠近目标水平,政策利率将逐渐下行。预计日本央行将维持总体宽松的立场。

  欧乐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计美联储将在3月份首次降息,年内降息125个基点;欧洲央行将在7月份首次降息,年内降息75个基点;日本央行将在7月取消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但仍将维持相当低的利率。

  “我们的基础预测是,欧元区通胀目前正向央行2%的目标回归,预计今年就会实现这一目标;而美国今年不会完全实现这一目标,因为劳动力市场仍然相当紧张,这意味着经济仍然过热,推高了物价水平。但我们认为,到今年年底,美国的通胀将回落至3%以下,从而向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靠拢。”欧乐鹰说道。

  中国经济复苏速度或进一步加快
  报告显示,中国2024年的经济增速被上调0.4个百分点,反映了2023年强于预期的经济增速产生的延续效应,以及政府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建设方面所增加的支出。

  IMF认为,中国经济复苏速度有可能进一步加快。若中国进一步开展房地产行业相关的改革(包括在保护购房者利益的同时加快破产房地产开发商的重组)或提供超出预期规模的财政支持,可能会提振消费者信心,扩大私人需求,在经济增长方面产生积极的跨境溢出效应。这将使全球经济增长强于预期。

  对中国今年的经济前景,不少机构给出了比IMF(预计中国今年经济增速为4.6%)更加乐观的预测。

  德意志银行私人银行部亚洲投资策略主管刘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预测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为4.7%,主要原因是,随着就业市场的改善,预计消费会持续复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此外,中国今年也将在货币和财政政策方面更多发力。我们比市场稍微乐观一些,预计中国经济将呈现逐渐复苏的状态。”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亚洲首席策略师兼研究主管陈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中国经济仍面临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不确定因素,但政府的支持措施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和稳定,因此,预计中国会维持去年下半年以来非常温和的复苏状态,今年有望实现4.7%的增长。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对人民币汇率有何影响?瑞士百达财富管理亚洲全权委托多元资产投资和管理主管贾文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美元对各国主要货币会继续增值,因为美国的利息始终维持在高位,但下半年随着美国开始减息,美国与其他国家的息差将相对缩小,很多国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都将反弹,人民币对美元也将有同样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