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Center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降息”如期而至。超出市场预期的是,5年期以上LPR迎来有史以来的最大降幅。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45%,维持不变;5年期以上LPR为3.95%,较前值下行25个基点。

  超大力度“降息”,将为企业融资成本“减负”,为居民节省房贷利息支出,全国房贷利率政策下限也由此降至3.75%。业内人士认为,1年期LPR保持不变,5年期以上LPR下降,既保持对实体经济合理的支持力度,又兼顾内外均衡,提高了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与政策的自主空间。在有效需求不足和预期偏弱的当下,保持较低的利率水平,有助于持续支持国民经济恢复向好。

  中长期LPR降幅超预期

  将减少居民利息支出

  自2019年LPR改革以来,LPR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定价基准。贷款合同约定利率,普遍采用“LPR+加点”的形式。相比于政策利率,LPR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其中,5年期以上LPR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定价“锚”。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长期LPR降幅超预期,将有力发挥稳投资、促消费作用。5年期以上LPR的下调,一方面,可以助力企业扩大投资;另一方面,随着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居民利息支出减少,居民消费有望进一步恢复。

  “全国的房贷利率政策下限将跟随LPR调整至3.75%,新发放房贷利率将有所下降,存量房贷利率也将在‘重定价日’相应调整,可节省房贷借款人利息支出。”业内人士表示。

  本次5年期以上LPR下调后,对存量房贷而言,等到了房贷合同约定的“重定价日”,个人的房贷利率和对应的月供会随之下行;对新发放房贷而言,全国的房贷利率政策下限将跟随LPR调整至3.75%。“预计多数银行将在本次LPR基础上保持加点不变,进而降低新增房贷实际利率。”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行,也将降低企业中长期贷款利率。董希淼认为,这会进一步激发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融资需求,更好推动长期贷款占比较高的国家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助于减轻地方债务利息支出压力。

  非对称“降息”

  凸显兼顾内外均衡

  总体看,本次LPR变动有几个方面的特点:5年期以上LPR“降息”幅度创下历史新高;LPR单独“降息”,与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变化并不同步;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非对称“降息”。

  “5年期以上LPR一次性下调25个基点,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大下调幅度,此前的最大下调幅度仅为15个基点。”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判断,大幅度下调,一方面是为了改善楼市需求端基本面疲弱局面;另一方面是通过充分释放红利,产生明显的降成本效应,提振居民的购房意愿。

  LPR由MLF利率和报价加点共同决定,MLF维持不变、LPR下降,这在过往经验中有先例但不常见。“去年存款利率多次调降,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得银行综合负债成本有所下降,为LPR‘降息’拓展了空间。”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政策利率之外,报价行也会综合考虑银行成本端和贷款需求端等对加点幅度的影响。

  关于长短端利率的非对称“降息”,业内人士称,美联储今年大概率会进入降息周期,但考虑到美国经济和通胀存在一定韧性,美联储降息节奏可能比较平稳,美国政策利率仍将高于我国,中美利差倒挂的局面短期较难扭转。在此种情况下,1年期LPR保持不变,5年期以上LPR下降,既保持了对实体经济合理的支持力度,又兼顾内外均衡,提高了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与政策的自主空间。

  货币政策

  应对各种冲击挑战仍有空间

  今年以来,经济金融数据总体好于预期。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如果要继续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一季度需要宏观政策靠前发力,及早体现政策成效。LPR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和财务支出变化,其下行有助于进一步带动实际贷款利率降低,激发实体经济有效需求,支持经济延续回升向好势头。

  当前,我国贷款利率水平已处于历史低位。2023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8%,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创有统计以来新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

  “在有效需求不足和预期偏弱的情况下,保持较低的利率水平,有助于持续支持国民经济恢复向好,未来货币政策应对各种冲击和挑战也仍有空间。”业内人士称。

  展望下一步的政策走势,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未来政策利率调降空间仍然存在,国外政策环境变化有望为国内货币政策打开空间。中国人民银行强调着力发挥改革效能,用改革的办法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未来,通过理顺贷款利率与债券收益率等市场利率的关系、疏通价格传导机制等途径,还可以进一步释放降成本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