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Center

  海关总署1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外贸有系列突破,比如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新三样”出口突破万亿元、汽车出口同比增加57.4%。在全球贸易整体表现比较低迷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交出了规模稳中有增、发展质量优中有升的“成绩单”。

  展望2024年,专家分析,外部需求收缩、贸易保护主义等制约因素依旧存在,但我国外贸发展的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在稳外贸政策助力、企业加快开拓新市场等作用下,外贸出口形势依旧向好。

  规模稳:全球出口份额保持较高水平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同比增长0.6%;进口17.99万亿元,同比下降0.3%。

  从时间线看,进出口规模实现了逐季抬升,四季度的逐月抬升。一季度为9.69万亿元,到二、三、四季度都在10万亿元以上。四季度中,12月达到了3.81万亿元,达到月度规模的历史新高。

  从出口看,我国在全球出口份额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根据WTO最新数据,预计2023年我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在14%左右的较高水平。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当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形象地讲,2023年我们的份额保持稳定,我们的‘蛋糕’没有变小,我们的整体竞争力依然稳固。”

  从主体看,外贸经营主体数量增多,民营企业主力作用增强。2023年,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5.6万家,占比达到86.2%,再创新高。

  “在我国消费品进出口值中,民营企业占68.1%。民营企业整体技术实力持续增强,在高新技术类消费品出口中的份额逐年提升。在肉类、食用水产品、蔬菜、水果等进口中均占据主导地位。”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发布会上介绍。

  质量升:“新三样”出口突破万亿元

  在规模稳定的同时,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实现了质量提升,外贸新动能加快积聚。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3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同比增长29.9%;体现产业配套和集成能力的装备制造业出口13.47万亿元,增长2.8%,占我国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到56.6%;我国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增长了9.3%,占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1.7个百分点。

  “出口动能体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王令浚表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还体现在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拉美等市场出口保持稳健扩张,展现巨大发展潜力。

  前景好:出口有望继续保持韧性

  关于今年外贸的形势,王令浚介绍,外贸发展的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推动今年外贸继续向好发展。

  外贸企业也展现出信心。海关总署对重点进出口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企业预计今年进出口持平或增长。

  不过,王令浚也提到,外部需求仍然低迷,多个国际机构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整体上不如疫情前;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最近的红海航运通道受阻等不确定、难预料因素,都会对贸易活动形成干扰。

  对此,海关总署表示,将聚焦企业痛点难点和堵点,研究储备、适时推出更有针对性、更有含金量的新举措,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

  “从趋势看,我国外贸出口有望继续保持韧性。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但有望保持扩张,我国出口结构优化,外贸新动能增强,外贸企业积极应对全球市场需求变化,预计外贸出口规模有望稳中略增。”周茂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