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消费和投资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拉动力,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看待。事实上,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都是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最终目标都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且,消费和投资也是相互促进的,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一方面,消费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力,能够引领投资领域和方向。消费需求能够激发企业扩大投资的内在动力,从而形成消费增长促进投资增长的良好效果。只有在居民消费的牵引作用下,投资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才能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如果失去了消费的牵引力,投资就没有了方向,投资效率就会较为低下,甚至形成无效投资和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满足消费的工具和手段。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有效投资改善供给能力和品质。如果没有充足而有效的投资,就难以形成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也就难以实现消费提质扩容。
2023年1~11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7945亿元,同比增长7.2%;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3.2%。服务类和线下接触类消费快速恢复,餐饮、旅游、住宿、交通、通信等消费增长快速。新能源车销售市场火热,带动汽车类消费稳定增长,并促进汽车消费结构转变提升。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出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消费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了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具体措施。未来需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从提高收入水平、提升供给能力、扩大服务消费等重点环节着手,依靠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形成共同促进内需扩大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合力。
首先要以稳投资、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整体消费能力。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3%,实现了较好的增长势头。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居民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相较于高收入国家,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消费潜力也有巨大空间。当前,稳投资、稳就业是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促进消费增长的有效手段。投资增长能够扩大生产能力,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从而带动就业改善和收入增加。投资增长也可以带来工资的增长,从而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效促进消费规模增长和消费质量提升。
其次,以供给侧引领需求侧,拓展消费增长新空间。当企业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时,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入市场,从而扩大消费市场规模。当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和提供更好的服务,能够促进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例如,我国正在加快数字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投资,将促进新业态、新模式消费发展。
最后,关键是提高服务消费比重,促进消费结构转型。过去我国消费主要以实物消费为主,随着需求结构转型推动消费结构优化,服务消费的比重将持续提升。遵循消费变化规律,这就需要持续提升服务消费的供给能力,持续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要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包括提高服务业的硬件设施、技术手段和信息化水平等。文旅消费需求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需要加大对民俗文化、旅游设施等软硬件投资,以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消费产品和服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医养健康服务需求也在迅速扩大。要加大医疗保健和养老设施的投资,提高医院、诊所、养老机构的设施便捷性,鼓励更多资金投入养老设施建设,提高投资效率和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