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Center

  在国际分工高度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的今天,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全球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不断凸显。不过,地缘冲突、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因素使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多重挑战。全球供应链促进正成为全球各国推动经济复苏、应对共同挑战的必然选择。

  11月28日至12月2日,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举行,这也是我国打造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又一新窗口。在链博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

  赵萍表示,举办链博会是中国主动应对严峻复杂国际形势的具体举措,有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这也是顺应国际工商界共同期盼的重要举措。目前,全球供应链发展正呈现区域化、多元化、数字化和绿色化的主要趋势,而中国正在不断以自身的新发展为全球供应链开放合作提供四大方面机遇。世界各国也应当借此机会,共同努力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
  以链博会应对全球供应链发展的不确定性
  《21世纪》:当前全球供应链稳定遭遇逆风,你认为最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什么具体表现?中国这次主办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你认为最大的意义在哪里?

  赵萍:当前全球供应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为世界经济复苏带来阴霾,供应链扰动因素增多,全球供应链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供应链局部断链风险上升、供应链成本不断提高以及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面临挑战。

  举办链博会是中国主动应对严峻复杂国际形势的具体举措,有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这也是顺应国际工商界共同期盼的重要举措,能够让全球工商企业携手成链,拓展供应链上下游的合  作伙伴。

  《21世纪》:从本届链博会中,能看到中国供应链目前的哪些主要特点和趋势?

  赵萍:从首届链博会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供应链的四大特点和趋势:

  一是发展韧性强。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首届链博会参展企业报名踊跃,行业领军企业众多,首展首发首秀多,出现“一展难求”的局面,多家展商已预约第二届链博会展位。

  二是国际化程度高。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首届链博会上,各国企业参展积极性高,来自国外的参展商占比达到26%,覆盖5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美国、欧洲的企业最为抢眼,占外方参展商总数的36%。

  三是数字化优势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中国企业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带动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库存减少75%。有数据显示,在首届链博会上,数字科技链是世界500强企业较为集中的展区,一大批国际顶尖的科技企业,展示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最新成果。

  四是降碳贡献大。光伏产品、电动汽车、锂电池等出口产品“新三样”,不仅是中国供应链绿色化的重要成果,也为世界供应链降碳作出了较大贡献。2022年中国光伏、风力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70%。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全球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

  而且,中国正在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全球供应链开放合作提供了四大机遇,即规模超大成长性好的市场机遇、产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合作机遇、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机遇和各类要素加速聚集的创新机遇。

  首次构建全球供应链促进分析体系
  《21世纪》:本届链博会还发布了《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首次全面量化分析了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都得出了哪些主要结论?对促进全球供应链稳定畅通,具有什么重要作用?

  赵萍:本次撰写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作为“链博会”旗舰报告,是全球首份站在工商界立场、以供应链促进为主题的研究报告,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首次”,即“首次从全球视角开展供应链促进研究”“首次全面量化分析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首次构建全球供应链促进分析体系”。

  当前,全球供应链扰动因素增多,各界对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见仁见智。但是,《报告》通过全面量化分析发现,全球供应链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区域化、多元化、数字化和绿色化。

  在区域化方面,欧洲、东亚、北美供应链区域化特征最为显著。汽车和化工行业供应链区域化态势明显。

  在多元化方面,受地缘政治冲突、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欧洲跨国公司加快供应链多元化步伐,电子产品和纺织品供应链多元化特征显著。

  在数字化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趋势显著。其中,通信行业供应链数字化程度最高,信息技术及信息服务业次之。

  在绿色化方面,为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全球供应链绿色化是大势所趋。但各主要经济体供应链绿色化进展不一。

  《报告》可以为全球供应链开放合作提供参考,有利于各界沿着全球供应链的客观发展方向,开展基于全球供应链的开放合作,避免出现方向性错误,还能够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制定供应链政策提供参考。基于对目前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的研究可以发现,全球供应链开放合作是大势所趋,逆全球化政策并没有逆转全球供应链的总体走势。各国应积极推动全球供应链开放合作,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21世纪》:《报告》中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供应链促进分析体系”,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赵萍:构建全球供应链促进分析体系的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全球供应链发展不确定性,更好地发挥供应链公共产品作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走到了关键当口。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为世界经济复苏带来阴霾,世界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发展问题。在国际分工高度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的今天,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已经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使得全球供应链具备了显著的公共产品属性。促进全球供应链发展,发挥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可以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另一方面是为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促进全球供应链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从全球视角看,供应链扰动因素不断增多。虽然近年来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都越来越高度重视供应链问题,出台了大量与供应链有关的政策措施,对于维护全球供应链韧性与稳定,推动全球供应链开放合作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一些经济体反其道而行之,仅仅基于自身发展的角度制定供应链政策,甚至力促企业将全球供应链撤回本国,试图阻止基于市场经济需要的全球供应链开放合作。

  因此,全面梳理促进全球供应链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找到促进全球供应链发展的各类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首次构建了全球供应链促进分析体系,对相关国际组织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出台更有力、更合理、更符合市场原则的政策举措,推动全球供应链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报告》的全球供应链促进分析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为促进全球供应链高效联通提供硬件保障;二是通过签署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畅通提供制度保障;三是通过出台国内法规政策标准,为促进全球供应链发展布局指明发展方向;四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为增强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提供驱动力量;五是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为增强全球供应链的韧性活力提供资金支持。这也是未来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