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Center

  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但外部压力仍然较大,国内需求不足制约仍较突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稳增长政策仍需加力。

  下阶段稳增长政策着力点在哪儿,在扩消费、促投资和稳外贸稳外资等方面如何加力?16日,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对上述市场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下一步,将精准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推动新增发1万亿元国债等已出台宏观政策持续落地见效。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的有效衔接,做好明年政策靠前发力的各项准备工作,注重政策的组合性、协同性、精准性,确保明年经济开好局、起好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四季度通常是外贸旺季,是全年外贸的冲刺与收官季。将着力提升企业拓市场服务力度,提升外贸创新发展水平,提升外贸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外贸促稳提质。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PPP

  国务院办公厅11月8日转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新机制出台后备受市场关注。

  李超表示,新机制有三方面特点:在参与主体上,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在收益来源上,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在操作模式上,全部采取特许经营模式。

  李超表示,这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新机制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二是回归PPP本源,中国推进PPP的初衷主要是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引入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三是鼓励民间投资。当前民间投资结构正在优化调整,1~10月,制造业、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1%和14.2%,呈现出较强的投资活力。新机制明确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将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推动民间投资结构持续优化调整。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新机制明确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新建(含改扩建)项目清单》,将PPP新建(含改扩建)项目按照不同特点分为三类,明确提出市场化程度较高、公共属性较弱的项目,应由民营企业独资或控股;关系国计民生、公共属性较强的项目,民营企业股权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5%;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属性强且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项目,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

  她称,发改委将抓紧制定特许经营方案编写大纲、特许经营协议范本和实施细则,动态调整项目清单,指导各地按照新机制要求,规范推进PPP新项目,真正做到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切实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成彬表示,近十年来,PPP 模式由于众多国有企业,特别是很多施工类中央企业中标而受到非议。在PPP项目招标或采购实践中,资金或施工实力较强的国企,由于更有能力保障工程实体建成并形成当期政绩,更容易被地方政府接受。新机制在社会资本准入门槛上,重新让一大批具有专业化能力的民营企业进入PPP项目成为可能,对于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提振重点领域消费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6%,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从今年的“黄金周”和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情况看,居民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呈现出新的特点和亮点。

  李超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恢复和扩大消费。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落实落细已出台的促消费政策文件,提振重点领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优化消费新场景,挖掘消费新增长点,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建设消费集聚区,培育特色区域品牌。

  二是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

  三是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加强商品质量监督和消费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消费争议多元化化解机制,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全力以赴抓好消费促进工作,巩固消费回升势头。着力促进重点消费,也就是汽车、家电、家居、餐饮消费,重点是要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措施。比如,汽车方面将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推动汽车赛事、房车露营等后市场发展,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家居方面聚焦绿色、智能、适老三个方向,加快释放家居消费潜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告诉第一财经,推动消费进一步恢复最重要的是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收入则要在就业方面多下功夫。

  李超在发改委发布会上也谈到了青年人就业问题。她表示,9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促进青年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在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三个方面发力,促进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将通过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资、稳外贸等方式释放需求潜力,同时提升各类经营主体创造就业活力和城乡基层就业承载能力,通过稳岗扩岗吸纳一批青年就业。

  稳外贸稳外资

  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进出口同比由降转增。据海关总署数据,1~10月,进出口总值34.32万亿元,同比增长0.03%。同时,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何亚东16日在回答第一财经提问时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外贸顶住压力,展现出较强韧性,总体好于预期。

  何亚东称,在全年外贸的冲刺与收官季,商务部将抓好“三个提升”,进一步推动外贸促稳提质。包括:提升企业拓市场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展会平台的贸易促进作用,加大对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的支持。便利跨境商务人员往来,保障外贸货物高效畅通运输;提升外贸创新发展水平。推动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等专项政策。开展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充分发挥优秀跨境电商综试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外贸金融服务水平。推动加大进出口信贷支持,促进银企精准对接,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为企业开拓市场保驾护航。

  在外资方面,据商务部近期数据,1~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7814家,同比增长32.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199.7亿元,同比下降8.4%。

  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就此表示,今年我国吸引外资依然不乏亮点,包括新设外资企业数增长较快、引资结构不断优化、部分发达经济体对华投资力度加大。

  从政策上看,商务部正推动进一步压缩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不断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加强与外资企业的沟通交流,不断优化外资促进和服务;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执行到位,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中国始终成为跨国投资的热土。

  近日,商务部还组织对含有内外资不合理差别待遇内容的规定及措施进行专项清理,进一步排查可能存在的歧视外资企业的规定和措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告诉第一财经,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依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就意味着要加快清理与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细则有不一致的法规政策文件,切实确保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破除外资准入不准营等玻璃门、卷帘门,杜绝在政策执行中变相歧视。

  “这次专项清理将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展业有更明确的政策预期,更愿意继续在华投资经营,切实稳定外商在华长期投资的预期和信心。”刘向东说。